服务文化创意产业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写在我校教师孙大刚等集体创作被选定为十一运会会徽之际

2007-1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会徽11月18日晚在装扮一新的山东电视台演播大厅揭晓。我校副教授孙大刚与孙傲、王晓峰、唐国峻、张培源、刘则延等集体创作的“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图案力压群雄,被正式选定为十一运会会徽。我校教师孙傲、惠岩、宋玉远、唐国峻、张培源的作品获得入围奖。更为可喜的是我校学生侯剑的设计作品也获得入围奖。
   会徽作为运动会的重要的形象之一,是十一运会最具影响的主题标志,也是体现全运会理念精神最核心的标识。是全运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是一届全运会市场开发工作的基础和全运会形象景观的核心。我校教师设计的会徽方案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和评委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国家体育总局认为 ,会徽的设计风格更好地实现了与国际体育元素接轨,并体现了体育设计艺术的方向。专家们认为,十一运会会徽图案特点鲜明,内涵丰富,现代感强,突破了以往运动会会徽常用的数字形象和地域概念,是体育活动形象设计艺术的一次创新。北京奥组委形象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何洁表示,这个会徽所包涵的参与、活力、热情、吉祥等元素,就是对第十一届全运会最美好的祝福。
   10个入围奖中7个来自我校,并有1件作品最终中标,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从3040到100,从100到10,再从10到1,这不只是一个数字变化的过程,其中更凝聚了设计者的智慧和汗水。从众多的作品中最终突出重围,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靠的是实力,靠的是水平。
   没有无源之水,更没有无根之木。实力和水平来自于何处?来自于创作者的辛勤努力,更来自于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定位,来自于学校对于师生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鼓励和支持。我校作为全国31所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设计艺术院校,多年来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等设计艺术院校为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的设计师为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山东省,为经济和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大力扶持实践教学和科研创作,推进走产学研一体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师生在学校的支持下,积极参与社会创作,投身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十一运会会徽的中标只是其中一例。我校教师苗登宇、孙大刚等设计的“齐鲁风”成为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会徽,宋玉远等创作的“山东大嫚”成为文博会的形象大使,胡希佳设计的孔子雕塑像被确定为孔子标准像向世人公布,还有在十届全国美展上获得2银8铜6优的佳绩,学生创作作品也屡次斩获大奖。诸如此类枚不胜数。这是我们科研水平的展示,也是教学水平的展示。
   教学促科研(创作),科研(创作)引领和服务教学。科研学术创作活动就是教学准备过程,也是教学成果提升过程;研讨会场、创作现场就是教学课堂,科研成果就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是实践过程,科研(创作)过程也是实践过程,在实践中实现教学与科研(创作)的结合,实现最优组合,创造出更大价值。我校拥有良好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条件。建有可以承办大型学术活动、美术设计作品展、创作设计大赛的空间,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的基础,同时还是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所在地。这些为我们开展科研创作提供了极大的软硬件条件。
   我们要依托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大倡科研之风,用科研服务教学,用教学促进科研。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拓展产学研合作空间,创造更多的产学研一体化成果。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设计师,不是一句空话;要让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技术与创新浑然一体,需要的是长期的实践和体悟;让设计为生活服务,用创意点亮生活,更需要不停的创新与实践。

下一条:创新设计理念 凸显和谐主题——访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评委何洁教授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