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展现活力 传承涵养设计—访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评选委员会委员苗登宇教授
编者按
2007年11月18日晚十一届全运会会徽评选结果向社会公布,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团队孙大刚等人设计的“和谐中华、活力山东”主题设计作品最终从3000多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为了更好地解读十一运会徽,设计"中国采访了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评选委员会委员苗登宇教授。
设计·中国:作为十一届全运会会徽评选的评委,您认为本次的参选作品水平如何?具有怎样的特点?
苗登宇:首先,在本次征集活动中,第十一届全运会组委会在发动组织工作方面做得很有力度,从3040件作品的征集数量来看,充分说明了人们对十一届全运会会徽征集活动的关注和参与。从整个评选过程看来,大部分作品有着明显的专业设计意识,并对十一届全运会的举办宗旨有所理解。风格多样,表现丰富,来源广泛是这次参选作品的主要特点。
设计·中国:本次征集的作品主要来源于哪里?呈现怎样的趋势?能对这种现象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吗?
苗登宇:由于评选规则和公正原则的要求,对参选作品来源分布的详细情况并不了解,但从组委会在评选活动中通报的信息来看,专业设计机构、个体设计师以及非专业个人都有参与。专业院校师生参加征集活动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这也说明了广大专业院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的热情和十一届全运会会徽征集活动的吸引力,体现了组织发动的重要性,反映了广大师生关注社会,展示专业风采的积极性。倡导教学服务社会、设计创意生活,院校师生参加设计实践越来越踊跃。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组织广大师生参与征集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动员宣传工作,参选作品量也很大,特别是学生作品呈现出风格多样的特点,体现了年轻人活跃的设计追求。
从这次最终采用的会徽设计过程来看,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孙大刚、孙傲、王晓峰、唐国峻、张培源和刘则延组成的设计团队,从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举办期间,就派人去南京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十运会会徽设计者,沟通对全运会内涵意义的理解,并整理了针对第十一届全运会视觉形象设计的分析报告。在近两年的时间,对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的设计工作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设计·中国:您认为被采用作品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其优胜呢?它吸引专家评委的亮点在什么地方?
苗登宇:除了准备工作的充分外,最终采用的设计方案,在设计意识和设计探索的表现,是吸引评委的重要方面。此方案有着丰富文化涵义的支撑,更能在运动会形象设计方面有所突破,通过视觉设计将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理念进行了准确的阐释。会徽中民族文化、体育精神与现代视觉表现的融合,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激情活力、和谐共生、亲和感人、生动新颖的会徽形象。
设计·中国:请谈谈参加本次评选的专家组成情况。
苗登宇:本次评选工作由初评和复评两部分进行的。复评工作主要由来自北京、上海、西安以及山东的专家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领导组成评选委员会,他们有着显著的专业成就和丰富的宏观把握的评选经验。组委会的评选组织工作严谨周全,并由公证人员全程公证,确保了征集评选工作的顺利进行。
设计·中国:您参与了整个作品评选的全过程,对于本次会徽的征集评选您有什么样的感受?
苗登宇:积极发动,精心组织,公正严谨,尊重作者,尊重专家,真诚沟通,目标一致,是我在参与本次评选工作时的切身感受。
设计·中国:本次采用的会徽与以往的全运会会徽相比具有怎样的新特点?它是怎样诠释“山东特色、全运特色、为全运会留下宝贵文化遗产”评选原则的呢?
苗登宇:从历届全运会会徽形象来看,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对会徽形象设计的要求也不一样,反映了国家各个发展阶段所倡导的核心理念。近些年来,运动会形象设计与国际设计大背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很多的运动会标志也存在着模仿跟进的现象,削弱了视觉形象传达的独特性和特定含义的推广展示。这次名为“和谐中华、活力山东”的会徽方案能够被采用,体现了时代特点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理念的需求。会徽没有局限于区域性的内容表现,而更加体现出一种胸怀的宽阔和意识的开放,表现了第十一届全运会是大中华的盛会,是人民的节日,对今后的运动会形象设计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向国家体育总局汇报方案时,总局领导在高度赞赏和肯定会徽设计方案同时,对会徽中所展现出的山东省高尚的大局意识也给予了积极评价。
目前,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吉祥物设计正在紧张的征集过程中,我想在体现山东特色、展现山东人民办全运热情等方面,吉祥物的设计有着更大的展示和发挥空间,在组织者努力工作和广大参与者的支持下,吉祥物的设计也会象“和谐中华、活力山东”会徽一样,给全国人民一个全新的展示,我想这也是一个美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