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学们,同志们:
近年来,我校坚持内涵与外延发展并举,“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并重,在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认真落实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教学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刚才已经由
潘鲁生院长在本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题报告中作出了全面的总结,我完全同意报告中对我校教学工作的评价以及今后的一些发展思路。
教书育人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下面,我代表学校党委就教学工作和评估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学校党政各部门的大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要统一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现实基础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就是更快更好地发展,就是全面、快速、健康、和谐地发展。我们一定要抓住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形成新的发展思路。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是与时俱进地发展。我校已从单一的本科教育发展为以本科教育为主、高职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辅的人才培养体系,也从单一的工艺美术专业发展为以艺术学、设计艺术、设计与工程、美术学4大艺术学科群14个本科专业。形势的发展要求学校大力加强教育教学工作,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调整和理顺学校教学管理架构、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以确保学校战略设想的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是统筹协调地发展。我们要正确认识与分析目前学校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规模与效益、规模与质量、规模与就业以及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强化“大局意识、创新意识、特色意识、精品意识、忧患意识、主体意识”,提高驾驭能力和管理能力,实现科学有序地发展。
二是要全面理解,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首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一代合格新人。强调以学生为本,就要有好的生源,培养学生成才,让学生就业。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好的生源;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深化各项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设置,把学生的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我们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授学生本领,也教学生做人,以就业为导向,使我们的人才结构与市场发展的需求结构相一致。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好的育人环境,建立好的激励机制,构建好的事业平台,培植好的学科团队。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出台更为灵活、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一手抓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和稳定,一手抓高层次、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力争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二,综合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学校目前最迫切需要协调的问题包括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者之间以及各项改革协调发展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内涵与外延发展并举,“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并重的发展路子,树立正确的规模观、质量观、结构观和效益观,实现学校全面、快速、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是求真务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思想,强化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不但要跳出部门谋发展,还要跳出学校谋发展。学校将站在行业的高度去规划学校的发展战略,各教学单位和部门也应当站在学校的高度去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理清工作思路,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落实到每一个人。
二、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是核心,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第一要务,并贯彻于始终,贯彻于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我们应当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及人才需求的变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进教育创新,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能力、素养协调统一而又富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1、优化教学总体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决定着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主体。为此,我们应根据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综合、突出创新的理念,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与整合,建立起综合性、灵活性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性教学,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方面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抓好精品教材建设和优质课程建设,优先选用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前沿发展的优秀教材,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的综合改革,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
2.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组织教学运行、从优化教学环境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从推进教学基本建设到质量监控等,教学管理就如同一条“纲”把这一人才培养系统联接起来并使之有序高效地运转。可以说,一所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这所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水平。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以及学生需求多样性的增加,生源差异的加大,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实行更加灵活、更具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为此,我们应通过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工作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和灵活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的改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计划管理、学生成绩和学籍管理、课程管理、实验室管理、师资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为“弹性”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采取调整补充、进修培训等措施,加强和完善队伍建设,以保证各项教学工作都能按照规章制度实现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使之能正确引导教学改革方向,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3.切实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需要
教育部明文规定,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得低于25%。同时,教育部将每年公布一次各学校教学状态数据,每五年对各学校进行一次教学评估,二者都把教学经费投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教学经费不达标,学校的教学评估就不能通过;如果想达到优秀,投入的教学经费必须高于这个标准。为此,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调整学校的经费支出结构,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生均教学经费逐年有所增长,保证各项教学经费均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保证教学运行的需要。设立教学专项经费,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学改革项目投入力度。增加实践教学经费,以缓解实践教学的困难。
4.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专业教师这支队伍。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及明确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引进、培养和培训机制,逐步实现教师队伍学历、学力、学缘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完善教师教学效果考核机制,管理好、使用好现有的教师资源。同时,根据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积极引进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以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打造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
5.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随着学校发展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教学资源的紧缺已经给我们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带来了困难。我们只有从教学管理上入手,从制度创新上突破,才能确保教学质量。一要依法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对各个教学环节的规范要求,使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要强化管理,从严治教,严格执行教育部、教育厅以及学校的各项教学规章,把严格管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管理,不仅学校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要负起责任,还要落实到学院各个部门、落实到每一位教师。三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加大评估工作的力度。定期对院系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对专业、课程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估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将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晋职、晋级、培养、考核、评优等挂钩。四要实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根据社会对我们学生的质量反馈,检验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以优良的成绩做好教学水平评估工作
1999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就处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每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就是国家为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2007年我校将接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什么样的成绩通过评估,将对我校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关系到学校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做好评建工作,是学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实现自身全面、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进行研究部署,建立健全了有关机构,制定印发了我院《评建工作总体思路与安排》这一核心文件,评建工作正在有步骤、分阶段地展开。
目前,第二个阶段即自查摸底阶段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第三个阶段即全面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在整个评建工作中最为重要,任务最为艰巨,高质量地完成这一阶段的工作,就能为评估达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首先,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学校评建工作各项安排,明确目标任务。在自查摸底阶段动员学习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次学习的方式,让广大师生员工明白人人都是评估对象、个个都有评估指标,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怎样干好。学习领会文件精神非常重要,与兄弟院校间的学习交流也很重要。这种学习交流既可以是学校领导、评建办带队对其他学校进行全面学习考察,了解评估的总体情况;也可以是各职能部门与其他学校的相关部门对口交流,了解技术和细节问题。通过学习交流,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认识,为做好下一步的教学评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根据工作需要,从全面建设阶段开始,评估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任务由各教学建设职能组分工负责,二级指标和观测点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再进一步将任务分解细化,谁负责谁建设。各部门、各单位的党政负责人是评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应各负其责,确保本部门、本单位的评建工作落实到位,力争所负责的项目指标达优。凡是评建办和各教学建设职能组、专项工作组下达的工作计划、任务,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不得延误。
2.明确差距,全面建设,突出特色,评出优势
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以首次党代会和第三届教代会暨第二届工代会的召开为标志,我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年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新亮点,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一线的教学、管理、服务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2007年评估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离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我们应以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立足于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的高素质艺术设计师”的目标定位,改进工作,弥补不足,全面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以最佳状态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力争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评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关于做好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教学评估以考察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专业与课程建设和改革、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学风、教学效果等软件建设为重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软件的水平高低才真正反映了一所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在评建过程中,我们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高度重视软件建设,重视特色的挖掘和发挥,突出我们的特色,评出我们的优势。
3.以评促建, 立足日常,以评促改,着眼未来
认真贯彻二十字方针,要深刻认识到“评”是手段,“建”是目的,评估的关键在于建设。
评估的内容与教学工作的内容是高度结合、完全一致的,要把评估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在评建工作中,把评估作为加速器和杠杆,解决一些平时应该解决而难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把评估佐证材料和备查材料的准备与日常教学档案的规范建立和积累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使各类材料具有针对性、真实性、原始性,坚决防止把自评的过程变成整材料甚至是编材料的过程。要真正做到教学建设与教学评估的有机结合,使教学评估的过程成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以评促改,着眼未来,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高水平的设计艺术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位老师,同学们,同志们,教学工作与评估工作重要、艰巨而紧迫。希望全校师生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党委、行政的要求上来,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群策群力,积极主动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为评建工作和学校今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