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新华社”客户端|潘鲁生:文化赋能,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2019-03-14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了民众关注的焦点。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对此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

他认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盘活农村文化资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结合实地调研,建议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人才引领,带动发展;文创电商,提质增量;学研合作,文化赋能;扶贫减贫,区域平衡等方面予以推进和提升。”潘鲁生还给出了详细具体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制定“区域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历史上,我国乡村具有多样化、差异化的显著特点。当前以文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要依托乡村文化资源和物产资源,立足当地区位和传统优势,保护自然生态特色,尊重历史记忆和风土个性,讲求自主创新,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制定相关规划,深入开展区域性整体规划和文化论证,有助于明确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指导原则,明确各地、各村资源禀赋,进一步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特色文化乡村,打造一户一处景、 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县一风光的乡村文化产业大美格局。从而避免简单套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同质化景观开发与复制、以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破坏乡村文化资源,形成有根基、有特色、有后劲的乡村文化产业格局和机制。

莱州市初家村“村碑”营造

二、人才引领,实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带头人计划”,健全引才用才机制,破除发展瓶颈。根据相关调研,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得好的地区往往有专业人才引领,发展相对不足的地区往往不是缺少文化资源而是缺乏人才活力,从人才工程着手是关键。要吸引与乡村文化资源及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带头人,进一步建设有文化、有乡情、懂生产、懂经营的专业人才队伍,使人才成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和动力。具体从引才用才机制、人才培养开发模式、创新创业载体、人才生态环境、组织领导等方面着手,吸引人才回流,鼓励人才创业,破除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2018年 高密扑灰画调研

三、创新机制,发展“乡村文创电商平台”,提质增量,拓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空间。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要把握后发优势,积极吸收借鉴文创产业发展的新经验、新趋势,包括文化电商带动的传统产业升级的新趋势,如故宫、国家博物馆等发展文创电商适应未来主流商业形态和消费能量,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要积极建设电商平台,健全相关发展机制。鼓励和引导立足乡村生产和生活,挖掘农耕文化、工艺文化、乡村旅游文化等,建立健全设计合理、品控良好、价格适中、售后完善的发展机制,突出文化价值,全面激发中国乡村文创市场活力。

2018年 曲阜篆刻产业调研

四、学研合作,在高校、专业机构设立“乡村文化产业对口支援站”,文化赋能,加大创新力度。针对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创意和设计能力不足、没有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文化产业链不健全等问题,要加强专业帮扶力度,在相关高校、设计机构等设立学研合作、对口支援站,吸纳更多优秀的设计师、专业师生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开展相关设计服务、设计管理服务,突出专业优势,不断丰富乡村文化产业的产品线、加强产品运营,并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现代农业、城市工商业等互联互通、跨界融合,实现产业升级。

贵州朱昌镇八亩村扶贫调研

五、扶贫减贫,实施“手工艺扶贫计划”,促进区域平衡,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根据调研,部分贫困地区尤其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有丰富的手工艺文化,有待激发活力,发挥民生补给作用。实施“手工艺扶贫计划”,在传统工艺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组建“农村手工艺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户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村民从事传统工艺劳作,以家庭作坊为主体,前店后坊,发展手工艺生产。并鼓励引导其贫困地区注册手工艺商标,加强“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认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等工作,推动贫困地区手工艺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向区域文化品牌转移。发挥手工艺生产优势,使“手艺扶贫脱贫”成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

上一条:学校召开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报告会

下一条:【两会时间】《聚焦两会》|潘鲁生:关于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