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林:无私的收藏家
编者按:一个感人的故事胜过一打说教;一个精彩的人生影响一片人群。还是那句老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发掘三门峡这块土地上诞生的人文资源优势和精神文明楷模,培育三门峡精神,唤起三门峡人热爱家乡的强烈共识,激励三门峡人民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奋发有为,深度展示三门峡的精神风貌和城市形象,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三门峡日报社和三门峡电视台,开展了《精彩人生——走南闯北三门峡人》系列采访报道。从5月中旬启动以来,采访报道组先后赴北京、洛阳、西安、济南等地,对孙长林等部分从三门峡走出去,为国家和人民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士、成功人物进行了认真采访。本文《孙长林:无私的收藏家》为《精彩人生——走南闯北三门峡人》系列报道首篇。
孙长林先生参加活动照
孙长林捐赠的藏品“民间玩偶”
孙长林捐赠的藏品“白陶豆” (大汶口文化,国家一级文物)
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家属楼的寓所中,我们见到了孙长林老人,屋内到处是书籍和他收集来的藏品。孙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穿一件有些褪色的红色T恤。看到家乡人,重病中的孙老有些兴奋。
在子女的搀扶下,孙老用略显颤抖的手为家乡人民写下了“无为不入世,有情始做人”的赠言。
这是孙老一生做人的格言,孙老总结自己的一生:“人来到这个世上,就要做点事情。我这一生,没做过多大事,只是赶在时代的前边,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922年4月14日,孙长林出生于河南省渑池县藕池镇(今天池镇)鹿寺村。他早年参加革命,在抗日烽火和解放战争的战斗中锻炼和成长。
解放后,他又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付出了满腔热忱。
他创建了国内唯一一所地方专科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对他高度评价:孙长林是新中国工艺美术事业的一面旗帜。
他一生致力于民间工艺美术和文化的收藏与保护,晚年又将自己的毕生所藏无私捐献给了国家。
苦难深重的童年
孙长林的幼年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官僚地主的盘剥、连年的灾荒、日本鬼子侵华。深重的苦难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岁那年,渑池大旱,严重的旱灾使农田颗粒无收。母亲杜氏带着孙长林四处讨饭。
回忆起母亲,孙长林的眼睛湿润了:“母亲带着我,提着篮子,还有一根打狗棍。那时家家都缺粮,十家有一家能给一点就不错了。有次一户人家给了碗底那么一点稀饭,母亲对我说:‘这个稠,你喝。’母亲就是这样对待孩子的,母子之情,我永远忘不了。”
7岁时,连年的饥荒使河南饥殍遍地,时任国民党河南省主席的张钫在河南省省会开封开粥棚舍饭,母亲杜氏又带着孙长林到开封吃舍饭。“所谓舍饭,就是每天早晨给你打一勺小米稀饭,叫你饿不死。”
当时开封城里有钱人出殡,要找人打灵幡,7岁孙长林举着沉重的灵幡从城里走到城外墓地,完了东家给发两个铜板。两个铜板能买一根油条,孙长林买了半根油条和母亲分着吃。
求学萌发抗日思想
10岁时,孙长林开始读书,在家乡渑池一个半私塾学校。
“第一次上学,没有学费,给老师磕个头,就当学生了。”
上完私塾接着读村里的完小,完小包括一至三年级的初小和四至六年级的高小。六年时间,孙长林因为成绩好跳过两次级。
15岁,孙长林完小毕业,要到县里上师范班。但家境贫寒,孙长林无力承担。校长看孙长林是个好学生,就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让他在学校做一些杂活。
“杂活就是给老师铺被子,倒尿盆,清理卫生,打扫校园,打上下课、上下班那个钟,寒暑假放假,我就住到学校里看校,就干这个。”
作为报酬,学校把半亩地交给孙长林耕种。
孙长林说:“当时我读古文比较多,记得王勃有一句话:‘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对我触动很大,是我学习的动力。”
师范班老师对学生要求极严,后来孙长林对很多古诗词、古文能够信手拈来,得益于在师范班打下的基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在孙长林的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当时,渑池鹿寺村南边有一个戏台,学校组织在那里演出话剧《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剧情表现的是日本鬼子侵占中国东北后,许多人背井离乡,主人公兄妹两人从东北逃亡到关内的故事,剧中孙长林演逃亡的哥哥。
投身革命走上革命道路
抗战开始不久,迎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孙长林的家乡来了八路军。至今,渑池县还有八路军兵站。
孙长林看到八路军到他们村收粮,收多少粮,就给百姓多少钱,和气、善良的八路军给孙长林留下了好印象。
1938年8月1日,薄一波创建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招生,孙长林当即决定报考,那一年他17岁。
报考并被录取后,孙长林回家和父母商量。
父母问他:“你觉得呢?”
孙长林说:“我得去!”
父母说:“你想去就去吧。”
当天晚上,孙长林背着学校,同另外一个同学一起离开家乡。在两位招生委员的带领下,他们从观音堂坐火车到潼关附近,翻山越岭经过韩城,从黄河壶口瀑布一带坐小船渡黄河到达山西隰县。
“决死队”学习班的师资水平非常高,主要教员都是共产党员。其中有北大一个60多岁的老教授给他们讲政治常识课,为学生讲社会进化史,让孙长林明白了社会是发展前进的,将来的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目的;读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使孙长林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孙长林说:“在这里读了先进的书,我的思想就武装起来了。”
1939年春,国共合作开始出现裂痕。同年12月3日,国民党第六集团军总司令陈长捷奉阎锡山命令,在永和地区袭击“决死队”,同时在隰县、大宁、永和等县杀害抗日干部,制造了著名的“晋西事变”。
“晋西事变”后“决死队”培训班无法继续学习,孙长林被分配到八路军115师晋西支队政治部任通讯员。当时政治部宣传科的干事都是有名的知识分子,如干事阿斯、潘也如、韩川等。因此,孙长林的文化素养迅速提高,为他日后投身教育事业,投身民间文化收藏打下了坚实基础。
激情燃烧的战斗岁月
回忆起当年的战斗生涯,孙长林非常动情:“部队从晋西南转战晋西北,11月河里结的都是冰,我穿的还是单衣。过封锁线时,敌人机枪大炮追着打,我掉进河里,爬上岸走路时衣服结冰哗哗地响。”
“在过山西绵山时,一个人带一个炒面袋,饿了就抓一把吃。吃了没水喝,渴比饿还厉害。实在走不动了,指导员在后面喊‘不走就要死。’山坡上骡子蹄印里有点水,赶紧喝了,总算是过了绵山。”
孙长林感慨:“人这一辈子啊,怎么死很难说,有多少战友都倒下了。”
有一次,他们遭遇了石友三的卫兵团。
石友三,字汉章,是吉林长春人,一生曾先后投靠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汪精卫、张学良、日本人和共产党,又先后背叛,被人称为“倒戈将军”,是个有名的大汉奸。
孙长林回忆:“他那个部队厉害,一人一个大刀片,冲锋时把枪放下,抡起大刀往前冲。”
“我们一个人带三盘子弹,还有机枪,他们不知道我们是主力部队,不知道我们的力量这么强。地里的高梁秆都被打断了,打的敌人成片倒下去。”
1940年冬,部队与日寇激战数次之后,转移到了沂蒙山区费县天宝山一带进行休整。随后的两年,孙长林的部队一直在山东费县一带对敌人进行流动战争,这是孙长林军队生活中最困难的时期。
1941年,孙长林的母亲过世,由于家乡渑池是敌占区,孙长林无法回家,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成为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革命队伍的第一批税务干部
1942年秋,孙长林部转战江苏苏北的赣榆县一带。1943年2月26日,师晋西支队整编为115师教导2旅。
1943年,根据地在滨海地区成立贸易税务局,这是全国第一个在根据地搞的经济建设试验点,组织抽调了近百名干部充实到该机构,孙长林是其中一员。
滨海贸税总局工作主要分两块:组织商业贸易,负责征收地方上的屠宰税、出口税、盐税、香烟税。就这样,孙长林告别军旅生活转入了地方经济工作。
1944年夏季,上级组织决定在山东诸城胶县边区开辟新的根据地,孙长林被派到诸胶边区开展工商税务工作,担任滨北分局诸城直属站站长。当时只有孙长林一个人,是个真正的“光杆司令”。
赴任前,组织给他配发了一支土造手枪和五发土造子弹。
诸城直属站只有一个村子能活动,周边全是敌占区。
孙长林说:“就像《亮剑》里说的那样:‘给你人,给你枪,还要你干什么?’我到直属站就开始搞枪、发展队伍,那时就是这样开展工作的。”
他听说邻村一个敌团长回家了,身上有支手枪,就连夜带三个人抓了那个敌团长,缴获了一支马牌手枪,还有二十粒子弹。这时,他试了试配发的土造手枪,结果五颗子弹全是瞎火。
就这样,孙长林发展起一支十多个人、十几杆枪的队伍。
1944年下半年,诸南县局在六汪集成立工商管理所,孙长林任所长。六汪集是胶南县的一个镇,地处丘陵地带,北面二十多里外就是敌人的据点。
斗争非常残酷,孙长林根本不敢在一个地方过夜。他的副站长、通讯员先后被敌人打死,他自己几次死里逃生。
对文物的保护和收藏
1949年,孙长林跟随部队进入青岛,分配在青岛进出口外贸局担任调研室主任。时年27岁的孙长林不抽烟、不喝酒,就喜欢买一些小物件,这就是他收藏的开始。
1958年,孙长林调到烟台工作。根据烟台地委专署的决定,他部署建立起烟台专区文物陈列馆(烟台博物馆前身)。
在孙长林的领导下,专区博物馆征集、收购、抢救和保护了大量散落在民间的珍贵文物。
一次,孙长林发现黄县丁家存有70多件旧字画,准备当烧材用。他立即通过行署拨专款将这批字画收购,著名佛教题材古画《红衣佛像图》便在其中,还有许多字画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孙长林调离烟台时,还把自己许多藏品无偿捐赠给专区博物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许多领导人到烟台,均对孙长林的文物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在文物保护和收藏方面,孙长林出手大方。
一次到济南开会,他在济南文物商店看到一幅徐渭的花卉长卷。这幅画是徐渭晚年的重要作品,要价600多元。这对当时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的孙长林来说是个很大的数字。
孙长林卖掉了自己收藏的两幅明代画,拿出所有的积蓄,还借了一笔钱,才买下了这幅画。
在烟台工作期间,孙长林的工资是比较高的,他却因为买艺术品经常向同事借钱买饭票。孙长林一家的生活非常俭朴,孩子们穿的衣服总是补丁加补丁,好在妻子、孩子对他十分支持。
孙长林说:“文物到了我手里,那就是珍宝!”
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中,我们应该感谢孙长林这位慧眼识宝的文物专家,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珍贵文物得到了保护,使这些中华文明的精粹得以传承,并得到新生。
孙长林和艺术家的交情
收藏中,孙长林与黄胄、黄永玉、庞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