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报:创建工艺美院的孙长林老人走了
享年九十,他是收藏大家,却把珍爱的藏品捐献给了学校
26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网站变成了庄严肃穆的黑白色,网页最显眼的位置,一则讣告,传递了令人惋惜和悲痛的消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原党委书记,山东省工艺美术事业卓越的领导者孙长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7月26日凌晨4点15分在济南逝世,享年90岁。这位创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老人,一生致力于民间工艺美术和文化的收藏与保护,晚年,却又把自己毕生所藏无私捐献给了学校,共计4646件,其中不乏国家一级文物。他曾经被工艺美院院长潘鲁生誉为“新中国工艺美术事业的一面旗帜”,如今却突然倒下,令人惋惜。
与癌症抗争,坚持了一年零九个月 临终前仍惦记着自己的著作
孙老的灵堂就在位于千佛山东路的家中,灵堂布置得非常简单:一幅黑白照片,几束簇拥的鲜花,照片上的老人还浮现着和蔼慈祥的笑容。鲜花丛中,山东工艺美院院长潘鲁生题写的一副挽联,“长林老走好”,让人顿觉庄严肃穆。
26日,老人的儿子孙唯真告诉记者,父亲生前一直很乐观,身患癌症的他,尽管送到医院时已经是晚期,但他却与病魔抗争了一年零九个月,连主治医生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很豁达,什么事情都看得很开。”老人的小女儿孙芬如是说。
在医院治疗期间,孙老依旧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做事,“每天他都有自己的小计划,排得满满当当,尽管化疗很痛苦,但是,他却一直认真地完成着自己的各种计划。”26日才从深圳赶回济南的孙唯真告诉记者,直到老人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惦记着自己未完成的著作,“他想把他在研究收藏方面的经验,集结成册,分享给后来人。”
老人去世的消息,让老人的几个子女都觉得非常突然。“昨天晚上,我们在医院里一直陪着他,他跟我们聊了很多,对于死亡,他也非常看得开,没有任何的惧怕。他说他已经是90岁的人了,即使现在走了,也算是喜丧,让我们不用难过。”到了26日凌晨1点钟左右,老人的病情恶化,凌晨4点15分,老人安静地离开。
当过省二轻工业厅副厅长的他 一手创建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生于1922年4月14日的孙长林,出生在河南省渑池县藕池镇(今天池镇)鹿寺村。他早年参加革命,经历过抗日烽火和解放战争。1949年,他跟随部队进入青岛,分配在青岛进出口外贸局担任调研室主任。时年27岁的孙长林不抽烟、不喝酒,就喜欢买一些小物件,这就是他收藏的开始。
1976年,孙长林担任山东省二轻工业厅副厅长和党组副书记,工艺美术品对于出口创汇的贡献,他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不过,省内众多工艺美术企业中,却严重缺乏工艺美术设计人才,筹建一所高等工艺美术学校的想法,在他脑海里已经酝酿。
1982年,由孙长林牵头写成了书面报告《关于建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提案》呈交给中共山东省委。在常委会上,建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提案获得通过。
不过,要想办学,必须有资金、有师资,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大难题。生性豁达的孙长林却说,“钱的问题,不用财政拨款,由二轻厅负责筹集;师资问题,可以‘先建庙,后请神’。”
1982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把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改制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孙长林由二轻厅调到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担任党委书记。
学院创建之后,孙长林凭借自己在全国艺术界的人脉,很快聘请到了十几名教授,使学校的教育工作快速进入正轨。
1992年,国家教委正式批准设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成为继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之后,中国成立的第二所独立建制的工艺美术学院。学院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工艺美术人才。
对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新力说:“孙长林能把那么多艺术家凝聚到自己的身边,投身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之中,这就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生活节俭,床单用到半透明 把珍爱的藏品捐给了学校
孙老的大女儿孙玲告诉记者,家里的收入主要是靠工资,平时日子过得非常节俭,床单用到半透明,用手指头都能捅破时还舍不得换。孙老用省下来的每一分钱购买收藏品,可以说,他的收藏品是一家人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不过,对于藏品,孙老却有自己的见解,收藏就是为了更好地流传,所以,只要有人愿意去跟他交流,他都会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一起欣赏。说到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建君先生讲了一个关于“小偷偷画”的故事:当年,有些坏人到处打听消息,谁家里有收藏品,就会去抢劫,甚至还出过人命。两个小偷得知孙老有收藏品后就提前去踩点,没想到,孙老很热情地接待他们,还给他们讲解,孙老以他的坦荡、执着,为人真诚,在学问上学无止境的精神感动了他们,竟然使得两个坏人良心发现,没好意思下手。
2002年,在孙老80岁寿辰之际,孙长林向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捐赠陶瓷160件、中国民间年画1300件、汉画像石拓片300张、民间玩具250件……
说起父亲的这一举动,孙唯真和姐姐、妹妹都表示非常理解,也非常支持老人的决定。“在这之前,父亲特意给我们开了个家庭会,提出了他的这个想法,我们做子女的,自然非常支持父亲的决定。”孙唯真清晰地记得父亲当时的神态,他说,“藏品的传承有很多方式,给子女,是传承;送朋友,也是传承,但问题是要传承到最有用的地方。让这些藏品得其所哉,到它们应该去的地方,我早就有这样的想法。”
生病期间仍坚持购买藏品 先后捐献4646件,不乏国家一级文物
在孙老的收藏生涯中,他与黄胄、黄永玉、庞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