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国:我们知道您曾到芬兰留学,又就读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并赴丹麦进行学习,您的学习与创作具有一个很明显的优势,那就是中外设计艺术文化的融合,游走于设计的前沿。从本次会徽征集的作品来看,请您对我国设计作品呈现的特点与国外设计思想的差异和创意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肖勇:就整体而言,本次会徽征集的作品基本上反映了当前我国设计界的水平,在入围作品中,能看出富有创意和充满朝气的设计,符合个性化和时代的语言特征。但其中部分作品意义过于程式化,追求大杂全,导致设计语言累赘与雷同,不利于传达现代的设计理念。
就设计文化而言,西方自包豪斯以来,设计越来越关注“人”的因素,设计已经深入到了西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的产品不再是仅仅满足于基本功能,而是向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发展,并在社会上形成一个良好的设计产业链,很好的促进了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状况及大众对于设计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中国整体的设计水平不高,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唤起大众对设计的热情,提升设计的生活性。
设计·中国:您认为当今我国的设计作品是否已经达到了设计作品的国际化和民族化呢?
肖勇:我国现代设计正在发生转变,并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我们的设计改革与发展也只是近20年的事,原创与创新是需要尝试也需要时间的,我们的现代设计还任重而道远。
设计·中国:作为十一运会徽的评选专家,您在评选中是以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对会徽设计作品进行评选的?有一个什么样的尺度?
肖勇:本届会徽设计征集的要求是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能体现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具有竞技体育的韵味并展现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体现“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理念。我们倾向欣赏那种构图新颖、色彩明快、富有动感,符合当代艺术美学要求,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同时期待未来设计的形象能够更加锐意、创新又能耐人寻味,设计的内涵决定了作品的分量。
设计·中国:您作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校友,对参赛中我校的总体水平您怎么看?
肖勇:在这次会徽征集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师生积极参与,有不少作品入围,体现了整体的设计能力和教学成绩。近几年学校发展很快,在国内外专业比赛中频频获奖,事实验证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专业领域中有很强的竞争力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