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在新进教职工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2020-11-13

今天,我们召开“新进教职工培训会”,对2019年以来入职的102名教职员工进行集中培训。看到这么多朝气蓬勃的年轻教职工入职,我感到非常高兴。你们的到来,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带来了新的活力。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对新加入到工艺美院大家庭的各位新同事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从入职开始,大家都将以教书育人作为职业,开启新的事业人生。所以,对每个人来讲,怎样努力适应这个转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学校组织本次培训,是为了让大家尽快熟悉、了解和融入学校,帮助大家尽快找到教学、科研和工作状态,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岗位职责。这既是学校对新进教职工成长的关心和期待,也是学校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下面我结合学校建设发展的历程,结合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结合教师的职业要求,谈几点意见,提一些要求:

首先,介绍一下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

学校创建于1973年。回顾47年的办学历程,我校积极探索,走过了一段艰苦创业之路。学校经历了济南工艺美术技工学校、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四个发展阶段。学校伴随工艺美术行业的需求应运而生,并顺应设计产业的形势健康发展,以立德树人、培养设计人才为己任,始终把握传统造物文脉,坚守工艺美术教育阵地,努力探索设计传承与创新的道路。

学校在创建之初,就着眼行业需求,与工艺美术产业紧密结合,促进工艺美术产品出口创汇,推动工艺美术向注重实用性的目标转移,逐步走上向现代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设计崛起,传统工艺美术面临边缘化的困境。我们坚定办学宗旨,面向社会需求,提升发展层次,积极探索工艺美术传承与设计创新。

21世纪以来,我国创意经济全面兴起,设计产业迅速发展,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成为国家战略,无论是传统工艺美术振兴,还是发展当代创意设计,艺术教育都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学校顺应时代需求,逐步构建起“以设计学为主导、美术学为基础、艺术学理论及相关学科为支撑、传统工艺美术为特色”的办学思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实践能力”的高水平设计艺术人才。

学校47年的发展历程,从为工艺美术行业培养人才,到面向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从文化资源抢救和文化生态保护,到服务文化传承和设计创新,“工艺美术”内涵在不断丰富,“设计”的价值在不断提升,这告诉我们,只有守住文化的根脉,坚持守正创新,设计教育发展才有潜力;只有关注社会发展,坚持为人民而设计,服务生活,设计教育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学校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工艺美院人的辛勤耕耘。孙长林等一批老一辈奠基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几代工艺美院人,勤奋工作,教书育人,用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成就了学校的不断发展。学校从最初仅有一栋教学楼的东仓校区,发展到现在拥有长清、千佛山两个校区和淄博、青岛两个基地;从只有几十名师生的技工学校,发展到在校师生超过8000人的山东省特色名校、博士立项建设单位,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艺术教育和高中美术教育等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新使命、新要求,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积极服务社会,综合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实现新的飞跃。特别是2018年以来,学校与济南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拓展了提升发展的新空间。学校积极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建设,成功获批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强势推进一流专业和课程建设,6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12个专业入选省一流;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学校连续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教师作品荣获“中国美术奖”金奖1项、铜奖1项。圆满完成“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组织工作,主持完成上合青岛峰会艺术创意设计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艺术品设计等一系列国家级重大标志性设计任务,铸就了学校“设计服务社会”的大学品牌。

再谈一谈我们面临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 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一系列战略举措深入实施,国家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发展与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等重大政策的密集出台,为高等教育事业拓宽了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为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指明了方向。

具体到文化教育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工作和文化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殷切期望。他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文化工作和文化事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这为我们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振了信心,提供了根本遵循。

同时,应该看到,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全国高校正在加快“双一流”建设,综合院校设计学科发展突飞猛进;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山东省高等教育的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省内外高校的异军突起,如何保持和强化学校设计艺术教育的鲜明特色,加快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应用设计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挑战。从学校看,我们提升发展的每一项任务,都是关键的挑战。目前,我们在全力筹备第五轮学科评估冲“A”任务,为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筑牢基础;我们在加紧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拓展青岛基地、淄博基地的校区功能,完善学科专业规划;我们在全力攻关“十三五”规划和“重点工作攻坚年”建设任务,全面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每一项都是需要集中全校力量才能打好的攻坚战。

面对机遇与挑战,“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具备优越的环境优势。近年来,我们积极承担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大设计任务,积极寻求省委省政府支持,密切与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强化校地、校际、校企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为学校事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省里有关领导和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对学校事业发展十分关心,对学校校区功能定位的规划思路和改革发展的举措鼎力支持。

我们还具备卓越的先发优势。我们注重研究对接国家、省里关于高等教育的最新政策,善于从最新政策里捕捉发展机遇,成功抓住了转型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先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

我们牢牢把握行业特色,2007年我们率先提出“实践教学型”类型定位,培养“创新与实践型”应用设计人才;2012年我们成功申报首批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单位;2018年我们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成功申报国家产教融合建设单位;2020年我们成功申报唯一一个以大学为建设主体的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这些优势为我们高质量做好今后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提几点要求,希望大家努力成为“四有”好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在大家即将开启事业新征程的时刻,我想提三点要求与希望,与各位共勉。

一是要牢记教育初心,担当教育使命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些论述,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自身所肩负的职责与使命。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我们的工作可能只是夯基础、垒基石,但我们的职业价值与意义重大而深远。

希望我们年轻的教育人,在走入这个神圣职业的起点时,就能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刻在自己的职业初心和事业使命的标尺上;把“为人民而设计”的理念,融进教书育人、设计创作、服务社会的实践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并成为激励我们恪尽职守、担当作为、敬业奉献、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

二是要践行师德规范,坚守教育情怀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知识可以言传,德行必须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的以身作则、以身立教,是培养学生成长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提升自我的重要精神力量。

我希望全体青年教职工把学习“师德规范”作为进入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不断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每位青年教师都要真切地意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变,作为教师,你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好学生成才成长的“引路人”。

大学教师这个职业是崇高和神圣的,但教师职业从来都不会惊天动地,只能够润物无声。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平淡、平实中完成教育使命。教师的荣誉感,源自教书育人的担当,源自大学之道的召唤,也源自内心深处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作为新入职的教师,大家要珍惜教师岗位,厚植教育情怀,心存对教育事业、教学工作的敬畏之心,对学生的仁爱之心,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交流;时刻牢记着,每一位学生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都是未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要始终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扎实的专业素养、高尚的胸襟情怀立德树人,用实际行动诠释“师道尊严”。

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和弘扬无私奉献、执着坚守的“孙长林精神”,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教育情怀,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努力成为无愧于新时代的好老师。

三是要做好职业规划,坚持终身学习

艺术与设计学科具有创新性、实践性、交叉性的特点,从事设计的教师应把握前沿理念,了解科技动态,掌握不断完善的设计管理方式,以自身的前瞻视野,引领学生创新。对于设计艺术院校教师而言,除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当今知识信息更新速度飞速发展,学生获得知识信息渠道日益广泛的情况下,教师如果不加强学习,根本无法满足教学基本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把握前沿的科研动态,培养自己敏锐的学术视野;要研究社会发展动态,了解社会需求趋势,规划好职业发展的路径,使自己的专业更好地服务和引导社会;还要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学习研究,如果我们不能熟练有效的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运用,还不知道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轻智慧化教学,那么必将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

第二,要结合学校学科专业规划,加强艺术教育研究。我校的学科定位是“以设计学为主导、美术学为基础、艺术学理论及相关学科为支撑、传统工艺美术为特色”。在这样的定位基础上,教师要加强艺术教育基本规律研究,既包括宏观的理论研究,也包括设计教育面临具体问题的思考,具体包括:如何以设计的视角,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国设计教育的升级与突破;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我国重点产业的创新设计能力;如何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国际视野的卓越设计人才、为人类高品质生活贡献中国智慧等。

第三,要积极参与社会项目服务,把握前沿设计动态。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阅历、应用视野,熟悉实际的运作环节和流程,本身要具有开发项目的能力,要能把握产业动态、文化热点,关注社会人才需求,积极参与实践项目。以产品设计为例,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产品的材料、工艺、艺术形式、文化内涵以及所运用的能源,因为产品不只具有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形成体验,设计行为直接关系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多学科、专业的协调应用。设计产业具有从创意研发、制作生产、衍生开发、市场打造、融资到销售的超长服务链,设计不能独立存在,而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要有效地运用设计,就必须把设计放在一个更大的、富有创新的产业环境中来看。以2018年上合青岛峰会艺术创意设计为例,可以看到设计包含了战略理念、科学技术、文化蕴含、艺术审美、合作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设计专业教师需要具备拓展能力,才能真正胜任教师角色。教师通过参与社会项目可以把握前沿知识信息、拓展思维视野、锻炼实践能力,以满足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奋斗追求。

各位青年教师,你们这一代人有热情,有抱负,有潜质;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未来的发展空间无限大,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希望,你们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未来息息相关。希望你们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期望,坚守初心,潜心育人,勇担使命,在树立高尚师德上做表率,在强化业务水平上下苦功,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学校提升发展中增长才干、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

上一条:学校开展新进教职工入职培训

下一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家产教融合青岛基地首场课程作业展“痕迹•状态•自然”成功举办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