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 内涵发展——关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发展现状与未来工作的思考

2010-09-07
               

面向未来 内涵发展
——关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发展现状与未来工作的思考
潘鲁生
2010年9月1日

     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强调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应用研究,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树立社会服务意识,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教育结构,鼓励特色与个性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校将进一步制订“十二五”规划,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化内涵,强化特色,推动发展。
    我们看到,近五年是学校各项事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党委、行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学科建设,深化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励精图治,积极进取,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当前,在提升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入地就学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总结梳理,更具有战略意义。下面,我就“加强学科建设,深化内涵发展”、“深化教学建设,提升培养质量”、“提高科研层次,服务创意产业”、“优化师资队伍,构筑人才高地”、“强化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加强基础保障,提高服务水平”、“总结办学经验,落实战略定位”等七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共同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断改进、创新和提高。
    一、加强学科建设  深化内涵发展
     “学科”是构成科学学术体系的分支,作为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知识,有从事相应研究的专门人员队伍和设施。“学科”具有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特点,是学术分类的名称,也是专业科目设置的基础。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学科划分为哲学、理学、经济学、工学、法学、教育学、农学、文学、医学、历史学、管理学等11大门类。按照1998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我国高校有一级学科88个、二级学科(专业)381种。我校作为专业院校,主要属一级学科“艺术学”下的“设计艺术学”、“艺术学”、“美术学”三个二级学科,涉及艺术设计、动画等15个专业。
    (一)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首先学校在国家学科专业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构建“一体两翼”的学科专业布局,明确学科及专业定位。在此基础上,学科及专业建设取得一系列优秀成果——2006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设计艺术学”、“艺术学”和“美术学”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相关40余个专业方向招收研究生,标志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2009年,学校成为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艺术设计”、“美术学”成为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予点,招收“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国画”、“雕塑”四个专业的艺术硕士研究生,标志着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渐趋多样化。以此为契机,学校积极探索和研究学科建设动态和对策,加强研究生培养学科与学位点建设,6项课题获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立项,在深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在提高办学层次的同时,深化内涵发展,2006年,学校“设计艺术学”和“艺术学”被批准为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几年来较好地完成了相关建设任务,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年度及中期检查评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自身优势和特色。“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等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被评为“山东省品牌专业”,“艺术设计学”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充分体现了特色化、专业化的办学成绩。同时,在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学校积极拓宽专业方向,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专业方向与文化产业紧密衔接,为应对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学术研究领域,强化研究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学科及专业发展平台,也取得积极成果。2008年,学校“设计艺术学”获准设立“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突显“设计艺术”学科在山东省的优势地位,为建设高水平学科团队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及科研基地创造了良好平台。学校设立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于2006年首次被批准为21个“十一五”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并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理论、保护策略和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二)学科及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作为专业院校,学科交叉研究尚待深入。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项目以及国家、部省级等重大科研课题申报力度需要加强。同时,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具有竞争力的学术团队需加强培养,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在全国学术界的影响力。此外,要进一步打造学校在全国美术与设计类院校中的品牌及优势专业。
    (三)学科专业发展的战略举措:优化“一体两翼”学科布局,强化优势学科,形成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学科专业布局。确立“学科建设工程”,制定重点学科专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学科建设氛围;合理规划学科专业布局;组建学科建设专家咨询机构;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争取将“艺术学”建设成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拓展研究生教育专业方向,扩大招生规模;同时稳定专业规模,加强品牌及特色专业建设;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在“设计艺术学”、“艺术学”等省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拓宽重点学科建设领域;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重点学科发展;在加强“设计艺术学”泰山学者岗位基础上,积极申请设置“艺术学”泰山学者岗位;进一步建设研究所等学术机构,充分发挥其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强化“研究型”专业,促进“艺术学”、“艺术设计学”、“美术学”等专业发展,构建人文艺术学术体系;促进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共同发展,逐步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应用学科专业建设,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二、深化教学建设  提高培养质量
    “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学校必须坚持的办学理念,教学建设是落实办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一) 我校教学建设取得的成绩:在整合学科专业的基础上,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优化。学校于2003年启动学分制改革,并于2004、2005、2007年先后三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模块+选修”的学分制体系,课程结构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不断丰富。同时,加强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教学管理实现网络化。特别依据学科专业特点,确立了“人文类专业以科研促教学,美术类专业以创作促教学,设计类专业以项目促教学”的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成绩突出,建成一批省级精品课程。在教材建设方面,完成十一五国家教材4种,省级规划教材40余种,正在实施规划教材60余种,教材获得山东省优秀教材一、二等奖多项,部分教材成为全国艺术院校选用教材。在教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在2004、2009年两届山东省教学成果评比中,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9项,2010年获得山东省教学改革立项8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教学改革立项获得突破。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品牌与企业形象教学团队”、“民艺学教学团队” 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特别在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方面,取得突出成绩,2009年,数字艺术实验中心被评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设单位,并获“山东省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称号, “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实验区”列入国家1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之一。
    学校特别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加强实践教学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基础实践教学、课题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2004年,学校将毕业展推向社会,并于2008年创新为“设计艺术博览会”,推介办学成果,搭建就业平台,毕业设计社会采用率达到相当比例,获国家专利数不断增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办学成果得到社会肯定。
    重视教学规章制度建设,学校构建教学制度健全、制度执行严格、教学管理规范、管理效果显著的质量控制机制,编写《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学管理手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学工作规程》,建立以教学督导、听课制、教师学年考核、学生网上评教、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反馈等相结合的立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夯实了教学发展的制度基础。
    (二)教学建设存在的不足:人才培养方案仍需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需进一步加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次修改,逐步优化,但为充分适应“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要求,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人文素质课和技能课、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方面还需加强,在实践教学方式方面还需丰富和完善,在实验室利用率方面还需加强调研加以提高。同时,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相关教学研究还有待深入,教研室作用有待强化,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课题为核心的教学团队需要加强建设。此外,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教育教学方法,尤其要避免因为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三)加强教学建设的战略举措:首先要立足“一体两翼”学科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在稳定专业规模的同时,加强品牌及特色专业建设和目录外专业建设。同时,遵循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专业目录调整,修订优化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实践教学定位,实现课程同实践教学平台的有效对接,积极搭建人文与专业基础课教学平台,建立“设计艺术”、“数字艺术”、“手工与造型艺术”、“环境艺术”、“人文艺术”等专业群,继续完善“双专业”、“双学位”等人才培养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艺术教学规律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学分制培养体系与机制,努力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教育科学立项有所突破,争取省级教学成果、教改立项方面取得更好成绩;进一步加大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力度,全面加强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以学校专业方向和课程为核心,加强教材出版工作。
    具体在实践教学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调整实验室空间规划,建立完善的全校共享的公共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将“数字艺术实验中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中心”、“特种工艺实验中心”等3个实践教学中心调整为“艺术设计综合实验中心”、“ 数字艺术实验中心”、“手工艺与造型艺术实验中心”、“工业设计与展示工程实验中心”、“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中心”、“ 应用设计综合实训中心”、“建筑与景观设计实验中心”、“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等8个实践教学中心,加大实践教学中心与专业衔接力度,优化实验室与专业工作室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工作室运行模式,保障实践教学资源充分服务教学。同时,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课程比例,丰富实践教学方式,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技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网络管理,促进实践教学信息化,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在教学工作机制方面,积极建立以“选课、选教师”为核心的竞争机制,推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建立学生选课、选教师机制,将评教结果与选课、教师待遇挂钩,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科研层次  服务创意产业
    高等教育肩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承担的三项基本职能,提高科研水平,加强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校科研与社会服务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学校科研和社会服务逐渐制度化,尤其就科研经费、学术活动资助基金、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科研项目配套经费、科研学术活动经费以及教学人员科研工作量考核及奖励、横向科研课题管理、大学生科研基金设立及管理、校外实习基地管理等出台政策措施,建立了较为合理的科研考评机制。同时,学校科研项目层次逐渐提高,国家级科研课题取得突破。社会服务取得突出成绩,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目前,学校与淄博、滨州、莱芜、荷泽等地方政府分别就日用陶瓷设计开发、城市景观规划与展示设计、旅游与景观设计、农村文化产业方面开展合作,成效突出。学校参与“第十一届全运会”视觉形象设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取得突出成绩,产生积极反响。
    (二)科研与社会服务存在的不足:教师科研意识有待加强,科研成果完成率有待提高。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高层次科研立项、有重大影响的创作成果需培育加强。在积极承接政府委托项目的同时,需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提高产学研效益,健全以“山东设计艺术中心”为龙头的市场运营机制。同时,高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的程度和层次需进一步提高并进一步健全规范化管理机制。此外,在承担纵向课题的同时,需加大横向课题、专项开发力度,争取科研经费,增加社会资金支持。同时要加强学校声誉等无形资产的保护与利用,维护学校利益。
    (三)加强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战略举措:建立健全科研奖惩机制,着力提高科研成果的层次与质量,具体要加强科研在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建立科研与职称评聘、岗位聘用、收入分配相协调的奖惩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加大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科研及创作成果的奖励力度。拓展项目申报立项空间,实施课题、项目带动战略,鼓励中青年教师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引导和鼓励教师拓宽课题立项与申报的空间,加大相关学科领域、相关行业和系统的立项课题,加大高层次科研项目扶持力度。提升产学研的水平,发挥学校学科和专业优势,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服务,做实实体设计项目,深化政府与社会间合作,打造“文化创意”优势,树立创意设计服务品牌。以“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为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打造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的设计创意产业投资和孵化平台,拉升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水平。
    四、 优化师资队伍  构筑人才高地
    师资队伍与学校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要求等密切相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教师工作的五项重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学校将加强贯彻落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人才强校。
    (一)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学校依据办学规模和学科专业建设需要,通过引进、招聘等方式,扩大师资规模,满足教学需要。同时通过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职称评聘和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学习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等结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结合校内分配制度改革,教师待遇得到不断提高。具体通过提高课时费标准,增加出勤补贴,实行免费工作餐等形式,提高教师收入水平,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同时,通过构建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学年考核、网上评教等考核评价,明确工作要求,促进教师主动自觉地做好教学与科研工作,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工作业绩和水平。通过开展入校教育、选派访问学者、支持攻读研究生、教学能手评选、组织教师参加岗前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对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总的来看,学校高层次教师不断增加,同时聘任有张道一、冯骥才、韩美林、杨永善等国内外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近百人,社会影响逐步提高。
    (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在人才梯队方面,青年教师比例较高,硕士学历教师比例较高,教学、科研中坚力量有待加强,人才结构有待优化,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及专业拔尖人才需要进一步培养,在社会及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有待提高。在教师素质和师德师风方面,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需要进一步加强;广大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把握学术前沿与学术动态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术积极性和水平需进一步提升。此外,就学校“实践教学型”的类型定位而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的双师型师资要加以充实,从而充分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举措: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水平,通过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加强校史教育,提高教师对学校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积极构建科学的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具体应完善校、院两级培养体系,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奖惩机制,保障培养质量;要创新培养方式,通过专家讲座、教学比赛、专题研讨、职业培训、业务进修、出国深造、外出考察、项目实践等形式,多措并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同时要进一步建立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机制,依据学校发展定位和学科专业规划,制定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选拔、培养、使用与管理办法,培养教学名师和学术名师,带动教师整体素质提升。要依托“泰山学者”岗位,发挥特聘教授的核心作用,通过公开招聘、柔性引进等方式,加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学术团队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教师岗位管理,积极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度,精简高效地设置教师职务岗位,科学合理设定岗位职责条件,公开公正地组织教师岗位聘任,严格规范地的开展聘后考核管理。制定教师工作规范,加强考核管理,重视学生反馈,全面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等状况,建立教师岗位退出机制,对严重违反教学规范、学生评教存在重大问题的教师严肃处理。尤其要依据实践教学内涵和要求,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引导、加大考核,强化实践师资建设,建立优秀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同时应统筹规划继续教育,优化博士硕士比例,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五、 强化科学管理  提高管理效能
    学校的科学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来推动,管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对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按照统筹规划的原则,学校稳步推进管理队伍建设,目前已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水平能力较高的管理人员队伍。
    (一) 学校管理队伍现状:目前,我校管理人员以处级、科级干部为主体,分布在学校党政、教研、教辅相关部门。其中,教学单位配备的处级、科级干部占比例较高,体现了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处级、科级干部的学历层次较高,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女干部在整个干部队伍中所占比例较高,积极发挥了女干部作用。管理干部队伍以中青年为主,有活力、有潜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管理队伍存在的不足:科级干部年龄结构、岗位经历有待丰富,合理化的梯队建设有待加强。管理人员对于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方面的学习和对艺术院校特点的把握,有待加;改革创新精神和执行力有待加强,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学校的改革发展要求,促进学习办学水平提升。
    (三)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的举措: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教学的意识,包括正确处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巩固教学、科研中心地位;正确处理科学管理与经验管理的关系,重视管理研究,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同时,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探索艺术院校的管理模式,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多元化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管理人员要树立主动学习意识,结合实际工作不断学习,补充相关知识,作为艺术院校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学生管理干部,要相应加强艺术专业学习,增强艺术修养。此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管理机制,完善用人制度,强化岗位意识,细化岗位职责,明确岗位标准,规范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管理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制度,促使干部主动提高管理素质与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奖惩机制,明确标准要求,进行严格考核,提高干部工作执行力,保障学校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合理设置干部岗位,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梯队建设,加强后备、年轻干部培养,及时充实后续力量。
    六、 加强基础保障  提高服务水平
    基本建设、后勤服务、安全稳定和财务与资产工作是学校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强基础保障,提高服务水平是学校建设与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校基础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长清校区全面启用,功能逐渐完善。后勤、财务、资产、综合治理在队伍建设、配套设施、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特别是在探索工作机制、改善管理职能、服务校区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方面取得明显成绩,后勤保障逐渐规范,对服务教学中心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基础保障工作存在的不足:校区规划有待进一步落实,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后勤工作管理和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待加强,要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 加强基础保障工作的措施:在科学规划、充分论证、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推进后续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注重调查研究,突出艺术院校特色、尊重教工意愿、确保建设质量。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后勤、物业、安保新的管理模式,制订可行方案,落实改革举措,完善后勤管理服务项目考核、考评实施细则及监管标准。完善工程项目规范和工作流程,落实项目分工负责制,实现科学化管理,优质化服务,人性化保障。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树立服务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基础保障人员熟悉业务,精通管理,团结和谐,全面提升后勤、物业、安保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做到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
    七、 总结办学经验  落实战略定位
    2006年,学校制订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06—2010年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了五项战略目标。近五年来,学校注重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设计艺术人才;拓展合作办学空间,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研发,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打造设计艺术优势学科,强化实践教学鲜明特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取得了显著成绩。到目前为止,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做到科学发展,必须了解我校在历史和现实坐标中的位置。从历史发展看,1973年建校以来,经历了从技校、中专、大学的三次历史飞跃,办学历史较短,文化学术积累还需加强。从全国艺术院校现实看,学校立足办学实际,确立了“实践教学型”的类型定位,建设设计艺术教育“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形成了自身的定位和特色。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趋势看,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阶段,学校把握机遇,稳步扩大办学规模,形成了今天的办学成绩,同时,应对我国生源规模在逐渐萎缩、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变化的现实,关注并把握山东省艺术生源递减趋势,学校进一步强化特色,深化内涵,打造品牌,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推动发展。从我国艺术与设计教育发展格局看,在全国七成高校均设置设计类专业的情况下,学校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实践能力,重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特别在“培养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出特色”方面与日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高度契合,体现了办学理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当前,总结办学经验,落实战略定位,制订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第一,走特色办学之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设计艺术大学。就此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传承民间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及文化创意产业;拓展开放办学空间,搭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平台。
    第二,加强党建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第三,深化内涵发展,创新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做到强化学科优势,合理优化学科布局;稳定专业规模,有效加强品牌及特色专业建设;调整培养方案,努力创新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实践教学,积极提高设计艺术人才实践能力;加强教学研究,科学把握艺术教育现状与趋势。
    第四,发挥科研先导作用,打造科研与社会服务品牌。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培育高层次科研项目;加强科研管理,努力培养科研拔尖人才;促进科研转化,树立文化创意产业品牌。
    第五,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构筑教育发展战略高地。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促进师资队伍良性发展;健全培养机制,着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强化岗位管理,积极推行优胜劣汰机制;立足实践教学,完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师资队伍;拓展师资空间,培养学术及设计拔尖人才。
    第六,加强教学保障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教学科研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校园硬件条件;加强综合治理,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第七,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创新学生管理体制,服务学生成长成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大学文化精神。
    总之,作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承担者和实施者,面对当下的艺术教育、社会环境与学生就业形势,我们应当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清学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求真务实,精诚团结,注重内涵发展,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提高办学效益,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工作!

上一条:学校工作会议第三小组讨论汇报提纲

下一条:学校分组讨论潘鲁生院长《深化内涵 提高质量 创新发展》工作报告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