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闻首页

潘鲁生院长大年三十赴乡间做民艺调研 [附图]

时间:2005.02.08 供稿:中国民艺研究所 作者:中国民艺研究所
 
潘鲁生院长大年三十赴乡间做民艺调研
 
 
    自腊月20日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山东工作组对聊城梁水镇大赵村现存年画印制情况进行了系统地跟踪调查与研究。工作组成员包括潘鲁生、唐家路、赵屹、黄永健、荣新、苗红磊、耿明松。除夕之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组成员、山东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亲自带队,再次深入乡间,调查年画张贴风俗及年画作坊的生产情况。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2002年10月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该工程旨在弘扬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挖掘、整理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为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的资源支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树立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之林的独立性与个体性,由中国文联主席冯骥才先生担任总策划。潘鲁生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承担了该工程“民间美术”部分的抢救与保护方案及措施的制订。自2003年起,开始有针对性地对山东地区的木版年画进行了调查、挖掘与整理。山东年画主要集中于四个地区:潍坊杨家埠、高密、平度与聊城。杨家埠及高密年画多年来在民间艺人的保护、年画品种的收藏与民间作坊的保存上始终走在全国民间艺术领域的前列,地区政府及文化部门高度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组织全国相关专家对此进行研究,开始以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带动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有效并自觉地扶植了一批民间艺人、作坊,也保护并丰富了民间艺术品类。从2004年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山东工作组调查的重心放在了平度与聊城年画上。山东聊城地区东昌府年画历史上享有盛名,在清代走向鼎盛,这与当地运河文化紧密相联。
    当潘鲁生教授了解到大赵村历史上半数人家都在制作年画,堂号众多,而现在仅存3户尚在惨淡经营时,他呼吁加强对民间文化生态的保护力度,强调其学术研究的社会应用性,发展民间文化产业,让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精品为现代农村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