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首页
综合动态
教学科研
合作交流
校园动态
学术视频
专题新闻
设计理念
师资力量
名家名师
教育教学
本科生
研究生
留学生
继续教育
附中
院系设置
视觉传达设计学院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
服装学院
造型艺术学院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
应用设计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
艺术与设计实践教学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基础教学部
科研创作
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
招生就业
本科生
研究生
继续教育
就业信息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合作发展
走进校园
校园导航
视觉校园
联系我们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首页
综合动态
教学科研
合作交流
校园动态
学术视频
专题新闻
设计理念
师资力量
名家名师
教育教学
本科生
研究生
留学生
继续教育
附中
院系设置
视觉传达设计学院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
服装学院
造型艺术学院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
应用设计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
艺术与设计实践教学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基础教学部
科研创作
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
招生就业
本科生
研究生
继续教育
就业信息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合作发展
走进校园
校园导航
视觉校园
联系我们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搜索
导航
新闻首页
首页
>
新闻首页
>
综合动态
>
正文
艺术理论大家王朝闻先生辞世 我院向王老家属表示慰问
时间:2004.11.23
供稿:党办、院办
作者:党办、院办
艺术理论大家王朝闻先生辞世 我院向王老家属表示慰问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艺术教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王朝闻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1月11日23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及
潘鲁生
院长分别发去唁电表示哀悼,并向王朝闻家属表示慰问。11月22日上午,党办、院办王立果主任代表学院党政领导看望了王朝闻先生的家属解老。11月23日上午10时在北京八宝山第一告别室,王立果主任代表学院及学院领导向王老遗体敬献了花篮并参加了吊唁仪式。
王朝闻先生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他所创作的《毛泽东选集》封面浮雕等作品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出版了数十部理论著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美学思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融为一体,指导和影响了新中国几代美术工作者。
王朝闻先生1909年4月18日生于四川省合江县,在成都、杭州求学其间投身革命文艺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到延安后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曾在中宣部文艺处等部门工作。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副教务长,《美术》杂志主编、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等。
资料:王朝闻生平
王朝闻,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王朝闻1909年4月18日生于四川省合江县。原名王昭文,后取《论语·里仁》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语义,更名王朝闻。1940年12月赴延安后,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曾在中宣部文艺处等部门工作。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务长、《美术》杂志主编、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等。2004年11月11日23时1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1915年至1924年,王朝闻入私塾和县立高等小学。1925年初考入泸县中学。1926年暑假自动退学回乡。1927年至1930年,先后在私立成都艺专、岷江大学、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习美术,曾在成都报纸副刊上发表随笔性习作,与友人合作剧本和中篇小说。1932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雕塑,因经济困难一度辍学。后在高士坊小学代课,半工半读。入学前创作的木刻《三等车厢》在上海“春地美术研究所展览会”展出,曾受到鲁迅先生的关注。1935年根据鲁迅小说《伤逝》编绘木刻连续画《噩梦》,第二年参加全国木刻展览会展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放弃未完成的学业参加“浙江流动剧团”,先后在浙江龙泉和湖北、安徽等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画了大量的抗日宣传画、连环画和漫画连环画《姆妈》等作品,以石印方式散发于群众之中并发表在武汉《漫画》杂志上。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在成都私立南虹艺专和复兴美专任教,1940年兼任成都民众教育馆艺术部主任,参加中国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其间创作了曾在成都引起轰动的雕塑《汪精卫与陈璧君》跪像,以及反映战地服务队生活的报道《二十五个中间的一个》和连环画《民族战士》等。1940年由重庆赴延安前,将自选的百余幅战地速写交友人拟转往香港出版,不幸在太平洋战争中散失。
1940年12月,经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教。期间创作了毛泽东像、斯大林像、鲁迅像等许多雕塑和速写作品。
1941年,为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创作了大型毛泽东浮雕像,被推为解放区美术的代表作。该作品后被胡宗南军队捣毁。
1945年抗战结束,参加华北文艺工作团到达张家口,在华北联合大学(后改为华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任教。创作张家口解放纪念碑(后因撤离张家口而中止)。1948年春创作《交公粮》、《埋地雷》等年画。土改期间,他向县政府建议,使石家庄毗卢寺及其中的明代壁画等珍贵文物得到保护。同年冬开始创作圆雕《民兵》。
1949年初,参加北平艺专的接管工作。北平艺专和华北大学美术系合并为中央美术学院后,任教授兼副教务长。承担全校文艺理论创作方法课和雕塑系的创作课教学。
1950年,为《毛泽东选集》封面创作了毛泽东浮雕像。
1951年为革命历史博物馆创作了圆雕《刘胡兰像》。同年兼任《人民美术》主编。
自1949年春开始,十个月内连续在《文艺报》和《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美术评论文章五十二篇,结集为《新艺术创作论》出版,其中有些文章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称赞。由于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客观需要和主观上的兴趣,逐渐由雕塑创作转向文艺理论研究。
1952年由中央美术学院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工作,参与组织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1954年调至中国美术家协会,主编《美术》月刊。并受文化部委托筹组民族美术研究所,任副所长、所长。
1953年为《斯大林全集》封面创作斯大林浮雕像。1960年为《列宁选集》封面创作列宁浮雕像。
从1949年到1966年,十七年期间共出版了六本论文集。继《新艺术创作论》(1950)之后,有《新艺术论集》(1952)、《面向生活》(1954)、《论艺术的技巧》(1956)、《一以当十》(1959)、《喜闻乐见》(1963)、(《隔而不隔》,因文革至1998年才出版)。这些论著在新中国的文学艺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五十年代后期,他的文艺评论虽以造型艺术为主,也广泛涉及文学、戏剧、电影、曲艺、民间文艺、摄影等领域。他的理论发现,源于直接和间接的审美经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融为一体,在全国拥有广大的读者群。
1961年开始,主编高校文科教材《美学概论》,并多次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演和座谈,着重探讨群众的审美兴趣和需要。此后,对美学理论的研究更为系统和深入。
1974年,由“五七干校”分配到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后改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1977年,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任美术理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0年完成的专著《论风姐》,源于“文化大革命”被迫停笔时期对极“左”思潮之下种种形而上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1988年离休后,仍以“夕不甘死”的精神进行研究和写作。在其后20多年中,他的美学思想得以升华,研究对象不局限于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而注重从审美关系入手,揭示现实美、艺术美和审美心态的客观规律。这期间出版的著述有:
一、论文集:
《欣赏、创造与认识》(1978)、《开心钥匙》(1981)、《不到顶点》(1983)、《再再探索》(1983)、《了然于心》(1984)、《审美的敏感》(1986)、《似曾相识》(1987)、《会见自己》(1991)、《东方既白》(1994)、《一身二任》(1998)、《趣与悟谐》(1998)、《书信、题词选》(1998)、《断简残篇》(1998)。
二、专著:
《论风姐》(1980)、《审美谈》(1984)、《审美心态》(1985,获中国图书奖),《雕塑雕塑》(1992)、《〈复活〉的复活》(1993)、《神与物游》(1998)、《吐纳英华》(1998),《石道因缘》(2001)。《王朝闻集》(22卷,1998,获1999年国家图书奖)。
三、选编著作:
《王朝闻文艺论集》(全三集)(1979)、《黄山石》(1981)、《适应与征服》(1983)、《麦尼埃的雕塑》(1985)、《王朝闻曲艺论文选》(1986)、《论戏剧》(1987)、《王朝闻学术论著自选集》(1991)、《美术谈》(1991)、《我的游踪》(1992)、《雕塑美》(1994)、《从心上来》(1998)。
四、主编著作:
《美学概论》(1981年,至今已印行29次);《中国民间美术全集》(14卷,1993,获“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美术史》(12卷,1998);《八大山人全集》(5卷,2000,获2001年国家图书奖)。
王朝闻是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实践者。他为《毛泽东选集》封面创作的浮雕《毛泽东像》、圆雕《刘胡兰像》、圆雕《民兵》等作品,都属于新中国美术的代表作。2001年,王朝闻获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颁发的的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2002年获文化部颁发的第一届造型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王朝闻是熟谙实践的美学家。在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通过数十部近千万言的著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美学既是艺术家的美学,也是哲学家的美学,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他一生坚持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关注艺术与生活中的重大课题,坚持真善美的艺术理想,强调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借鉴外国的先进文化。他十分注重美育教育,为提高文艺工作者和群众的审美素养付出了毕生心血。他的美学思想和理论建树,指导和影响了新中国的几代美术工作者。
分享到:
上一条: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三届英语口语大赛决赛成功举办 [附图]
下一条:
数字系召开学生会新老干事会议
热点新闻
2024.11.07
学校领导出席“从塞纳河到光华路:‘装饰’的现代化” 中法建交60周年特展暨学术研讨会
2024.08.08
《非遗探索者》丛书《传统工艺》分辑编写工作启动
2024.08.06
董占军会见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等单位客人
2024.08.05
喜报!学校获评中国产教融合百强院校
2024.08.04
喜报!学校师生在山东省高新视频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
2024.08.04
“关爱引航,繁星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