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闻首页

人文艺术学科应探索教学研究型模式——潘鲁生院长与艺术学系师生座谈纪实

时间:2004.04.05 供稿:网络信息中心 作者:顾群业
 
人文艺术学科应探索教学研究型模式
——潘鲁生院长与艺术学系师生座谈纪实
 

    4月5日,潘鲁生院长、张云龙副院长、教务处董占军副处长及有关工作人员来到艺术学系,听取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督促落实我院第二个“教学研究年”相关事宜。并就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学分制、修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等问题与艺术学系的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和交流。
    潘鲁生院长简要回顾了艺术学系的发展历程,他说,我院1997年开始在中国民艺研究所和学报的基础上筹建史论教学单位,1998年成立设计艺术学系,1999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目前有设计学、美术学、广告学三个本科专业。根据学科整体布局,2003年改为“艺术学系”。该系是我院建立时间比较短的教学单位,但也是发展比较快的教学单位之一。系里教师比较年轻,学历层次较高,学术成果较多。艺术学系作为理论研究的基地,要给学院在学术研究和学科规划等方面当好参谋,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目前实施学分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前期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细化的研究所致。在本学期,一定要把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学分制重新构架完成。面对学院新一轮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的不足,我们要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调整教学结构是改革发展的需要,艺术学科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具备前沿性和创新性,这是艺术学科建设的必然。说到底,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潘院长对艺术学系的发展和规划给予了极高的期望。他认为,艺术学系以人文艺术学科为基础,有助于提高整个学院的办学层次。关于艺术学系的定位,潘院长指出,从学院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近一个时期仍定位于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学型大学,但艺术学系可以是学院的一个教学“特区”,可以尝试办成教学研究型的,具有人文科学优势、重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教学单位,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学为主,同时承担人文艺术学科的研究任务。如果说设计与美术类专业以工作室教学为特色的话,那么艺术学系应该成立在全国有特色、有实力的专门研究机构,突现教学研究型的基本框架,例如已经成立的“中国民艺研究所”、“图像艺术研究所”,还可以成立“企业策略研究所”等,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有特色的研究群体。例如,设计管理专业,要依托企业策略研究所,跟国内知名大企业联合,为大企业提供设计咨询和技术服务,还要让学生参与课题,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在专业建设方面,要重新审视目前的三个专业:艺术设计学要以应用型理论为主体,兼顾设计史论,突出“设计管理”专业方向;美术学,以美术史论为主体,兼顾当代文化艺术现象研究,如当代美术评论,“突出美术考古与图像艺术”研究;广告学,以艺术传播为主体,加强设计策略研究。教学方式可以考虑实行本科导师制或“导师组”制,以研究所为基本教学单位,探讨四个方面的结合: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社会调研相结合;教研室与研究所相结合;班主任与导师制相结合,真正把人文艺术学科的教学运筹机制突显出来。我们还要整合全院史论方面的师资力量,以课题研究为纽带,借助艺术学系科研优势,加强艺术学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全院共同课应调整课程结构,要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例如美术、文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课程,应列为必修课。整合专业史论课的内容,分为主干课程、相关课程、重点课程、重点限选、选修和自选多种课程,扩展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尊重传统、研究传统,但同时也要强化对当代艺术问题的研究,必须开设当代艺术史、艺术批评学这样的课程。针对社会发展急需的教学领域,补充一部分调研课、实践课。史论专业要打破纯粹基础学科的格局,在打好人文学科的基础上,让学生关注当代设计潮流,思考当代艺术问题,给传统艺术赋予新的生命。既要培养一批学术水平高、知识渊博的基础研究与实践者,又要培养能够解决当代艺术问题的理论研究者、艺术评论者、艺术管理者、企划创意者等,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研究企业文化,让他们所从事的专业领域跟现实社会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
    针对艺术学系提出的师资紧缺问题,潘鲁生院长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在全院范围内整合公共史论课师资,使公共史论课教师在艺术学系的统筹下服务于全院;二是在全院范围内整合专业师资,属于教师编制的教研管理人员必须上够一定课时量,并要保证这部分人员从事课题研究的时间;三是引进一批急需的高层次、高学历的专业师资,同时聘任有社会影响和专业优势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潘院长建议以艺术学系为试点,严格实施教考分离,建立题库。实行学分制,考试将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家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并加以研究。艺术学系以理论教学为主体,较之其他教学单位,具备实行教考分离的先决条件。如果目前师资条件不允许,评分阅卷工作可以考虑聘请一部分校外专家参与。艺术学系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打通本科到硕士研究生的教学通道。从大三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一部分有志于考研或从事高层次专业研究工作的学生,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通往硕士、博士和专家铺平道路。同时,培养另一部分学生将来从事一般性的研究工作,像文物修复与鉴赏这样的专业,专业定位不要盲目求高,可以建立在本科与高职的技能培训相结合这样一个层次上,让他们既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又有实践制作的技术。而设计管理这样的专业,要把本科、硕士生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甚至可以考虑从职业培训做起,搭建一个实验的平台,打破从本科层次开始摸索的发展模式。设计管理是艺术、设计和经济相融合的交叉学科,在国际上刚刚兴起,在国内尚无高校开设此类本科专业,这是优势。在这个新兴的专业上可以打破常规,紧密与市场相结合。如果脱离市场,没有企业家的介入,那只能是纸上谈兵。
    谈到交流与合作,潘鲁生院长说,我院最近将与山东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借助于山东大学的人文、自然、学科力量,将我院工业设计、建筑学等理科学生送到山东去学习一年,同时计划把文科的学生也放到山大文学院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公共外语可以考虑到山大学习,学院承认学分和成绩。山大的相关课程也可在我院开设。山大还要与我们的网络信息中心进行合作,增强山大自身的艺术氛围和促进艺术学科的发展。资源共享、校际合作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上,必须要有实际的动作。
    潘鲁生院长认为,我们应该树立“大人文”学科观念,探讨从文科考生中录取艺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途径。同时要积极探讨人文艺术学科的招生模式,把那些文化起点较高,艺术修养良好,真正喜欢艺术专业的学生招进来。有些技能课可以在大学一年级去补,或许会有新的收获。招生工作是教学环节的入口,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招生观念为前提的。今年山东省有60万考生,其中艺术类考生10万,而艺术类中的美术类考生占到了8万,这8万考生中,有近2万报考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面对大量的生源,如何确保生源质量及选拔优秀考生值得我们思考。潘鲁生院长特别强调,应该重新审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扩招规模较大,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毕业生分配成了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社会急需大量专门人才,甚至出现了较大缺口。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矛盾?原因有二:一是高等教育的学科与专业结构应该重新调整,应该树立新的发展观、教育观、知识观和人才观,必须站在社会的角度、经济的角度、人才需求的角度来审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真正培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例如,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市场需求较大,但旅游产品缺乏设计,目前国内没有一所大学开设相关的专业,所以社会所需的这方面人才造成了短缺,我们应该反思大学教育为什么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为什么没有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二是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与政府的就业指导观念也需要同步转变,不要用一种就业模式统筹一切。现代社会需要基础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需要技术服务人员、社会服务人员和职业技能人员。一方面靠双向选择的形式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应该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创办社会急需的文化产业和设计服务机构,只有这样,大学才有真正的生命力,艺术学科才有服务社会的价值,设计艺术专业才能成为真正的“热门”。
    张云龙副院长建议,因为师资等问题的限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学分制的实行可以先从局部入手,寻找突破口,待条件成熟,再逐步推行。他认为,潘鲁生院长提出的发展思路,每个问题都需要教学单位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并贯彻到教学环节中。
    董占军副处长认为实施学分制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选课程,二是选任课教师,三是科学的管理制度。他建议各教学单位的专业课也放开供学生选修,但同时必须强化考试制度。如果建立科学、严格的考试制度和形式,既解决了课堂纪律问题,也解决了学生评教中遇到的问题。董处长还谈到了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的问题,以及师资整合问题,他提出把不同专业的史论课师资整合到一起,有利于学科交叉研究,促进科研工作发展。
    徐思民主任结合艺术学系的发展,汇报了艺术学系修订教学计划的情况。艺术学系1999年开设设计专业方向,2001年开设美术学专业方向,2003年开设艺术传播专业方向,2004年将开设广告专业方向,基本上每两年新上一个台阶。学生规模也不断扩大,计划在五年内,达到700人的办学规模。艺术学系从1999年第一次制定教学计划到以后的几次修订,所遵循的主导思路没有太大变化。因为设计学专业的理论框架比较成熟,而且有其他院校的经验可供借鉴,所以教学计划做得比较完善。相比之下,一些新上的专业如艺术传播、设计管理和艺术品修复与鉴赏,就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调整。徐思民主任还阐述了对学分制的认识以及强调实践、强调教学与实践接轨的观点。
    王子铭副教授就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明确办学方向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认为,在进行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调整的过程中,艺术学系首先要明确“大文科”艺术教育的办学方向,以培养艺术设计为主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传统的优势学科不能丢,并与新兴热门学科相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有结构意识,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实践课三大块。在教学管理上,职能部门不能靠经验管理和单纯的行政管理,要研究艺术教学规律,虚实结合,与系里共同抓好教学工作。学生代表也针对学院教学工作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