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闻首页

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对话

时间:2004.04.12 供稿:网络信息中心、外事办公室 作者:康健、顾群业
 
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
——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对话
 
 
    2004年4月12日,瑞典皇家工学院国际教育与管理有限公司的马意孚博士访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博士接待了来访的瑞典客人。在学院的会议室里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交谈,这是一位艺术家与一位科学家以科学和艺术的融合为主题,进行的一次发人深思的对话,现摘录部分内容与大家交流。
 
潘鲁生
    马意孚博士,欢迎您来到济南,访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您的到访将带来瑞典皇家工学院的办学理念,贵校的校训为“科学与艺术”,我院也在倡导“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办学理念,希望两校能在教学科研有关方面达成共识,也希望今后有合作的可能。
 
马意孚:
    非常谢谢潘鲁生院长的热情接待。我在中国受到的款待,比在任何国家都热情。尤其是在济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希望瑞典皇家工学院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能够建立合作平台,加强交流,我们所做的工作将成为里程碑式的贡献。我这次工作访问的成果是卓有成效的,通过工作的访问所建立的深厚友谊更为珍贵。今天参观了学院的博物馆和潘院长收藏的民间艺术品,收获很大。瑞典也是一个重视艺术的国家,欢迎潘院长访问瑞典,届时我将陪同您参观我们瑞典北极地区的民俗博物馆。
 
潘鲁生
    中国传统手工艺有着多姿多彩的文化底蕴和丰厚沉实的人文精神,很多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在现代人看来都是极其高超的艺术设计。所以我们尽可能的把人类社会的文明记录下来。如果可能的话,我很乐意去瑞典作客,考察和了解瑞典的民俗文化,更重要的是促成我们两所学校的交流与合作。瑞典皇家工学院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一所是工科院校,一所是艺术院校,希望能有合作的切入点。我注意到瑞典皇家工学院的校训就是“科学与艺术”,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所倡导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不谋而和,这是巧合也是缘分。科学家与艺术家合作才能创造奇迹。基于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我们跟瑞典皇家工学院的合作将会非常有潜力。建筑就是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典型的例子。我认为,设计已经进入后现代主义时期,追求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过去我们国家在民间营造园子和皇家园林时,非常注重风水,重视人的信仰和风俗,比如有些树是不能种的,如松树、柏树和无花果等,这预示着不吉利的含义。因此在家庭院子里种植的只能是香椿树和石榴树等。同时建园子的风格和周围环境也非常讲究。讲求居住、观景等多功能于一体。欧洲的工业革命给欧洲在设计方面带来了新的理念,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糅合到设计理念中。
 
马意孚:
    我在程林教授(山东大学教授,自然科学家)那儿看到的散热器,既具有实用的功能,又是一件艺术品。这就是功能与审美、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反过来会促进这个产品在市场的销售,达到其它产品无法达到的效果。
 
潘鲁生
    自然科学家必须关注人文学科领域。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艺术家必须了解科学。瑞典的工业设计走在了前面,这是因为工业在瑞典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属加工和机器制造业是瑞典最重要的工业部门,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很迅速。由此带来工业设计的繁荣,人们把瑞典看成是产生工业设计师的国家,工业设计产品以“简洁实用”蜚声国际,被世人誉为“瑞典风格”。工业设计需要同时关注功能、材料和市场。中国先秦时期有一部官书《考工记》就指出“天有时,地有器,材有美,工有巧”的哲理。还有“就材加工,量材为用”的说法,这是很有道理的。如在中国我们在汽车工业目前不能与德国人比,在服装设计上我们应该向法国人学习,但我们中国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应该寻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去发掘我们民族和传统的东西。如饮水机是中国老百姓日常使用的一件产品,因为中国人喜欢喝开水,这是中国特有的生活方式。但目前市场上饮水机的外观设计则仅仅考虑了功能而忽略了美观和实用。类似这样具有地域特征的产品,完全可以进行原创的设计。手机亦是如此。手机的功能基本相同,但厂家如果注重外观的设计变化,他的产品就会比其它产品赢得更多的市场。
 
马意孚:
    我同意潘院长的观点。诺基亚和爱立新两款手机就是例子,尽管爱立信手机内在的技术领先于诺基亚,但由于其外观设计落后于诺基亚,在对消费者的调查中显示,人们更青睐于诺基亚手机。产品外观设计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产品营销的成败,这是在欧洲的一个典型案例。科技文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文思想的指引。我来中国多次,发现中国的老百姓在广泛的使用太阳能,如果把你们目前使用的太阳能用艺术家的眼光进行设计,使其与房子结构融合在一起,将会兼顾审美与功能的需求,生产出更完美的产品。
 
潘鲁生
    东西方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西方人写日期是从日到月到年,东方人写日期是从年到月到日,着眼点明显不同。西方人从具体开始,哪一天要做什么,非常具体。东方人讲宏观的比较多。因此单单回顾历史是不行的,要着眼于现在。我在德国考察时就思考,瑞典人发明了螺母,这是工业革命使得人们观念的转变;鲁班发明了木用工具,这说明中国手工业的进程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给人的观念截然不同。西方人加固物体用螺母,而我们加固物体用卯榫、楔子。可以说两种不同的发明与应用,形成了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设计师应该研究最根本的东西,我希望能和山东大学程林教授在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及室内散热器方面进行合作开发,当然也希望与马意孚先生进行这方面的探讨。
 
马意孚:
    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在瑞典已经超过传统的报纸,成为受人们欢迎的传媒。在文化空间里旅行,过去是靠交通工具,今天是靠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革命给学生提供了机遇,让学生去挑战老师,老师再去挑战他的老师,不断地挑战,会激发创新的力量。互联网使交流更加容易,大家对同一幅作品的感受会有所不同,如果你抓住这一瞬间的感觉进行创造,就会产生新的作品。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信息量巨大,为创新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和可汲取的资源。
 
潘鲁生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精彩的点,网络是把这些点串起来的线。我刚刚参加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设计研讨会,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我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当今世界面临着四个倾向,分别是经济趋向一体化,科技呈现趋同化,文化日趋多元化,设计突出个性化。世博会的会徽只是一个符号,虽然其理念要求很高,但落脚点还是应该在使用上。有些时候,国际化程度再高,也会由于民族的区域和信仰的不同,造成文化的冲突,因此艺术不可能像经济一样做到一体化。战争的本质原因其实就是文化的冲突,文化像经济一样,也在不断的碰撞中融合。艺术美的规律影响着科学发展创造的规律,反之科技的进步发展也带动了艺术的发展,“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