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阿尔弗雷德艺术学院陈小文教授谈中美艺术教育
【按】2011年6月4日至6月8日,美国阿尔弗雷德艺术学院的陈小文教授应我校之邀进行为期一周的基础课程的讲授,这是我校即将举行的“2011年设计学科本科教育基础教学研讨会”的序曲。在课程期间,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副院长侯立平老师对陈小文教授进行了采访,针对中美两国艺术院校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下问答双方简称“侯”与“陈”。 侯:陈老师,您在创建阿尔弗雷德艺术学院数码媒体专业时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何构想? 陈:本专业是为培养艺术家而创建,以造型课程作为起点,课程的讲授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艺术家的作品,使他们在具备深厚的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将传统艺术与高科技的表现手段相结合,总起来讲是实验艺术的方向,实验性强,不偏重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对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的补充,是以数码媒体为表现手段来完成艺术作品,并没有偏离造型艺术的大方向。 侯:培养目标的确定是否考虑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状况? 陈:美国的艺术院校一般都不会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而是竭尽全能地培养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一所学校培养的著名艺术家越多就说明它的实力越强。而对于学生就业问题的考虑一般是职业院校的事情。美国高等院校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考虑学生自身的潜能的充分实现,学生的高就业率不是一个艺术院校的发展目标。 侯:您怎样定义素描课程? 陈:国内对“素描”的定义比较狭义,着重强调在纸上以铅笔、炭笔对自然物象进行描摹,要求对自然描绘的能力和塑型的能力。而且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造型”的概念是呈现自然物象,着重强调再现与塑造。而美国对“造型”的理解是创造形象,“素描”的概念不是以材料来区分的,有的学校不叫“素描”,而叫“二维艺术”。“三维艺术”则是指手工制作艺术课程。 侯:美国的艺术院校就课程设置而言,课程的系统性、逻辑性与综合性、多元性两方面中哪一方面更重要? 陈:两方面都要考虑,课程的系统性、逻辑性要体现,但课程的综合性、多元性非常重要。课程体系中会有许多交叉课程,课程的交叉性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性,即一门课程融合进不同的学科内容,使学生在这一门课程当中学习到多学科的知识;另一种方式是学生自身选择知识的交叉性,如在他们选修课程时在必修课程的大范围内,设置不同学科的课程,在学生选修课程的过程中,自然会使知识结构建构得多元和立体。另外,学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老师兼取众家之长而使自己的知识多元丰富。 侯:美国艺术院校对于课程绩效的评价标准是怎样的? 陈:美国艺术院校对于课程绩效的评价标准具有灵活性和多元性。教师大都根据学生个体在课程中发展的情况给予评定,而不是在整个班级中划定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如有的学生底子薄,但他在本次课程当中进步快,那么他会得到较高的分数;相反,有的学生底子好,在本次课程中进步不大,尽管横向比较他的作业比前一位同学要好一些,但仍然可以获得比前一个同学低一些的分数。对具体的课程作业如“素描”的评价一般会根据其含义表达与形式表现两方面进行评定。评价程序首先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然后是教师给予评价。 侯:在美国,学生就业后从事大学中所学专业的人多吗? 陈:学生就业后可以从事的专业很多,可能与他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并不一样,学设计的可以从事艺术;学艺术的可以从事设计。没有学过艺术的学生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艺术家。 侯:美国艺术院校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是怎样制定的? 陈:美国艺术院校也有统一的教学计划,一般由校方制定。但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自己编写,可以充分体现其个性化,同样的课程不同的教师讲授有可能会具有很大的差异,同一门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师,在这方面教师是有压力的。 侯:您在授课时怎样管理课堂秩序? 陈:管理方面是与评价紧密结合起来的,迟到、旷课次数与评价的分数直接挂钩,如果一个学生迟到两次,依据他的作业情况其成绩本应得A,就会降为B。运用这样的方式,学生一般会严格遵守课堂秩序。 侯:美国艺术院校的授课方式有哪些? 陈:授课方式有多种,主要有教师讲授、作品观摩、课堂讨论、作品创作等,授课过程中学生会进行多次讨论,这是主要的形式。 通过以上采访内容不难看出中美艺术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评价标准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两国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但美国艺术院校的个性化教育、灵活的评价标准、学科多元的课程体系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