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闻首页

视觉传达设计学院举办《读懂昨天,服务当下 ——传统纹饰的文化意义及时代应用》专题云讲座

时间:2022.04.20

4月19日晚,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我院师生专业素养,提升设计水平,视觉传达设计学院邀请徐思民教授举办《读懂昨天,服务当下——传统纹饰的文化意义及时代应用》专题云讲座。院长王晓峰主持讲座。

徐思民教授深耕中国工艺美术教学与研究四十余载,主要从事中国工艺美术史、民间美术、传统纹样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徐思民教授以“读懂昨天——传统纹饰的文化意义”开篇,列举了从仰韶文化至清代纹样的演变。在介绍古代文化时,徐教授讲到,“我们在运用传统纹样进行设计时,要知其所以然,要读懂古人,在应用纹样时才可以更加得心应手”;在列举龙山文化所创造的彩陶时,徐教授指出,“设计要适度画龙点睛,如果过度装饰反而时画蛇添足,会起到相反作用”;在讲到战国时期时,徐教授指出,“时代的动荡往往代表着文化的活跃”。所以传统装饰不只是装饰,更是打开物之载体,要深耕精神意蕴。中国传统纹样沉淀了祖先无数岁月的文明成果和智慧结晶,承载着民族文化和精神之魂,蕴涵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习俗和审美心理。学习掌握中国传统纹样图案的风格、内在精神,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瑰宝。

徐思民教授在讲到设计创新时,着重强调,国务院办公厅下达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交流互鉴,包容开放;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徐教授列举了中国银行标志、中国联通标志、凤凰网台标、APEC领导人服装的设计,这些设计都是对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悠悠流长历史印记的再设计。

在讲述艺术精神时,徐思民教授讲到,“充实传统工艺文化,必须是吸收优秀文化精髓,吃透精神内涵。切忌邯郸学步、更不能东施效颦,必须要深入了解,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深知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和时代背景。不能复原、更不能再现。作为‘物’的传承消失是必然的,但不一定是永逝。这就要求我们再设计时要最大化的做到精神永存。”

徐思民教授对创意设计提出了建议,指出不能抱残守缺,也不可食古不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原料的诞生、审美情趣和生活习俗的改变,都是创新设计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徐教授深切的鼓励大家,“传统装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形象载体,传承不容易发展更难,处在今天的我们——任重而道远。”

徐思民教授还对“山东手造”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就如何贯彻落实《“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议。

最后,通过在线问答的方式,徐思民教授详细解答了师生的问题,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党总支专职组织员郭春荣、党总支书记林波、副院长张培源、学院师生50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

(撰稿/图片:田家豪、高畅;校审:高畅;复审:张培源;终审:王晓峰、林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