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上午,“爱校如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4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暨工业设计学院3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的“工业设计+产教融合”学术论坛在学院阶梯一教室如期举办。潘鲁生院长出席会议,董占军副院长出席并致辞。
(原)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何晓佑教授主持会议,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荣誉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汗青教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博士生导师殷正声教授,(原)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亚林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校长助理、学科规划办公室主任叶萍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陈江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教授和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陈嘉嘉教授莅临本次论坛。与会嘉宾、学生共二百余人。论坛围绕如何结合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模式融入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之中的主题,对工业设计的新发展和新趋势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董占军副院长致辞并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
陈汗青教授以“设计·梦想·未来”为主题,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创新的背景下谈产教融合,给我们提出了几点启示,“大设计” 的创新启示,即从这包含设计管理、用户获取渠道、粉丝文化建立、产品核心竞争力、设计生态链、营销服务、商业模式等角度,当今时代的设计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层面的设计,而是通过产教融合,对全局设计的理解从而影响自己的设计产出,只有这样做出的设计才能久经用户的考验、久经市场的考验,成为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创新设计;全民参与的扁平化设计,即设计愈发注重用户参与的重要性,极大的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人类幸福指数;产教融合跨界协同创新的启示,即未来创新设计的重要趋势就是更加注重产教融合跨界设计,产教融合跨界设计是基于“互联网+”背景,对用户、服务、系统、生态链、乃至整个商业模式的重新思考;服务创新,即“互联网+”时代,针对用户需求多样化,通过扩展附加值服务、优化环境服务、营销功能服务等方法强化服务内容,强化设计管理、增加新的设计机会。
殷正声教授以“设计风格后面的故事”做主题发言,从设计历史中走来,解读了工艺美术运动的误区,追根溯源了构成主义,又以著名设计大师和设计公司的产品为案例,为同学们分析了简洁之美,谈到了工业设计定义修改的原因,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了设计与服务的关系。
张亚林教授以“碰撞与再造”为题,就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给大家介绍了民间青花艺术的特征,即民间青花的笔法、料色和图案;分享了国家艺术基金“民间青花”项目的理念,即景德镇民间青花瓷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并为同学们展示了项目丰富的研究成果。
陈江教授就“新时代下的产教融合——工业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素质的重塑”做了主题发言,他认为新时代下所需设计的四个主要趋势:在掌握传统工业设计专业技能同时,具备非有型设计的技能,由过去只需能解决形式与功能两个因素的关系的能力,演变为要同时处理:系统、体验、交互、可持续等等诸多因素;就单件产品的设计能力来说,要具备技术创新能力或与技术人员协同工作的能力,能够操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且包含供应链知识。同时使用者使用时的体验在设计中所占权重越来越高;今后相当时期内,同时受到艺术和科技两方面培养的的设计人才仍然非常紧缺;在定制产品设计方面,密切关注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师仍然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因此,当代的设计师应用多元的知识结构来武装自己,设计师应是“文理双全”的人,设计教育的知识架构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张明教授做了“从「中国样式」到「中国方式」”的主题发言,从样式到方式的转化,即由装饰到原创设计和可国际跨文化解读;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方式的不同,即文化自信的建立;研究路径的创新探索,即文化创意的产品只有在方式上有民族之根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及注重文化与科技相融合,从概念推演到实体验证,从静态模型(Mockup)到工作样机(Working Sample)来对原创设计成果进行持续研究与推广这些方面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与成果。
论坛由何晓佑教授主持,他对每位专家的演讲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精彩点评,让学生们充分理解了设计与艺术的不同,作为未来的设计师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给学生带来了思想与视觉上的盛宴。
本次论坛活动以教授们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依托,就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如何以教学为主导,以项目实训为依托,调动企业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形成产教融合、良性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分享,让在场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很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