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我校董占军副校长特邀出席中国工业设计理论发展高峰对话,并作主旨发言。工业设计学院院长王延羽教授、党总支书记张振羽、副院长林宇峰、张焱参加本次峰会。
此次峰会是2021年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的重要活动板块,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研究专委会、设计教育分会、用户体验产业分会共同承办,这是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协会首次召开的理论峰会,也反映出中国工业设计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理论研究阶段。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张凌浩教授,《美术与设计》版常务副主编李立新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教授、柳冠中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名誉院长陈汗青教授,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李超德教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范圣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执行院长胡洁教授等3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中国工业设计理论未来发展展开交流探讨,分享真知灼见,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本次峰会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我校“六艺学者”何晓佑教授主持。
董占军副校长以“新工科语境下的工业设计理论几个问题”为题,分别从新工科与工业设计密切关联,交叉学科门类设置与工业设计学科、中国工业理论体系构建的历史、经济、现实、未来四个维度,阐述了对工业学科专业与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考。董占军认为新工科发展与工业设计密切关联,工业设计面临设计、技术、商业、文化等多元因素的整合,具有突出的交叉学科属性。工业设计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交叉为主体,实践创新为前提,与当下的社会经济热点,比如绿色经济、大数据、5G、VR、物联网等相融合。
此外,与会学者提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应该建立相对应的系统的工业设计学科体系,这需要学界、教育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论坛同时发布了《中国工业设计理论构建体系宣言》,再次启动中国工业设计理论的认知、探索、研究、构建和理论贯通于实践的应用。呼吁全国工业设计专业院校行动起来,加强创新设计理论研究、设计基础问题研究,培养工业设计卓越人才,充分利用创新设计,驱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附:
中国工业设计理论体系构建宣言
社会发展到今天,全球性合作与竞争是一种必然。
中国正在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历史阶段: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走向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走向中国品牌,努力以“高创想型”的国家样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的高品质发展。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两个结论:一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与其设计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设计驱动型创新发展是世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着力点。二是,提升“设计驱动力”的关键是——人才。如何充分利用创新设计,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通过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来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实力,这其间需要大量具备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因此,高等设计教育的价值,被进一步凸显出来,高校承担着21世纪人才基础能力培养的重任。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不断地丰富着“大学精神”,而“创造精神”是大学的真正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大学聚集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具有很强的知识容量,知识集中形成了思想观念和学术思潮的交汇,知识碰撞使大学不断地生产新思想,追求理想是大学的永恒特征。而高等教育通过科学研究直接转化为社会第一生产力,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提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大学所涌现出来的教学、科研、实践的成果常常代表了先进方向。特别是设计学科的理论构建,是中国设计进入真正创新时代的强大基因。大学所显现出的对真理本身的追求、对人类未来的好奇、对知识背后动机问题的认知,都离不开创新理论的提出和理论贯通性实践的应用。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面对当前国家强调的“新工科”、“新文科”的交叉融合,大学更需要在创新设计理论研究、设计基础问题研究、人类共通性问题的中国设计方案研究等领域中,探索核心价值和动力源泉。
重新展现大学在工业设计行业中的力量与品质,从“无用之用”到“创新之用”,以其“先进性姿态”来构建中国乃至全球设计领域的“社会关系”,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国际视野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为人类高品质生活贡献中国智慧。
全中国工业设计专业院校,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