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闻首页

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纪实之二

时间:2021.04.26 作者: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近40年悠久的办学历史,致力于培养国家和山东环境设计类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学科群交叉的优势,构成艺工融合的教学体系,是产学研结合设计教育模式的积极践行者。2012年获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2016年获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习主席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时提到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并强调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习主席的讲话让我们更加坚定专业培养特色,在艺工融合的教育理念上进一步研究、讨论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的具体教学内容、实践内容和方式,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环境设计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使环境设计专业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近年景观设计教研室积极践行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模式+、乡村文旅等相关内容,将乡村发展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在乡村建设方面的艺术设计能力。体现在:

1.乡村美育教学实践

有意识有计划的教学设置,调整基础课程、假期课堂和毕设课程的引导方向。首先通过基础课程和假期课堂的乡村田野调研让学生感知乡村、阅读乡村、从而热爱乡村关注乡村。然后通过老师课堂和现场讲授使学生具备乡村景观风貌的艺术设计能力,通过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设计策略,充分塑造乡村景观的多重价值与功能,在满足现代功能与审美需求的同时实现传统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教研室老师带领学生深入乡村进行专业考察

2.乡村美育科研实践

教研室老师近五年高度关注乡村景观建设先后主持鲁中地区山区乡村民居建筑及景观空间研究、乡村景观营建的艺术融入研究、基于空间再生理念的山东乡村地域性技术研究等;出版著作。“乡村景观发展与规划设计”;“发表北大核心论文:“鲁中山区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研究”、“潍坊十笏园空间规律分析”等。

3.乡村美育项目实践

教研室老师将理论知识运用与美丽乡村实践项目,先后主持或参与了沂南县依汶镇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东阿王道口美丽乡村景观设计、聊城莘县美丽乡村设计、威海西洋参特色小镇规划、青岛市黄岛区海青镇美丽乡村规划等,对于规划建设中的要点策略和指导方针有系统针对性的研究。

景观教研室老师主持设计的乡村建设后部分实景照片

4.乡村美育绘画实践

景观教研室老师热衷于用画笔表达感情和思想,常常深入乡村环境、走入村民生活,用脚步丈量乡村尺度,用心聆听村民声音,用画笔记录景观风貌,用艺术的视角切入乡村研究,用生动的绘画传播乡村价值。

景观教研室老师的乡村美育作品

5.乡村美育毕设实践

毕设环节中同学们拓展思路,积极思考乡村景观的可能性发展。

生态康养:设计基于当地现状、自然因子、人文因子与建筑特色,提出了自然式的设计理念。通过对呼吸、滨水、运动、养心四个康养方向的设计,达到了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目的。

红色体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红色乡村景观设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红色乡村景观设计,用“”红农文旅”四个设计策略,以炊烟袅袅为设计理念,为发扬传播红嫂精神,激活乡村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戏曲文化:以石咀子村为例,通过具体设计,阐述一种乡村建设方案。让休闲、农业和文化传承相互融合。用融入柳琴文化、依托山地景观、凸显滨水优势等方法,实现了文化与景观设计的结合。

生态农业:秉承着“融合、传承,保持自主衍生,融入自然,生态乡村”的设计理念,充分的利用当地的原生态自然景观,结合特色民俗文化以及原有代表农作物的优势,从而打造成集生态自然、娱乐休闲、农作物采摘体验、民俗文化体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生态景观新农村。

艺术情趣: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艺术开始加入乡村景观建设,而艺术的独特性、传播性和创造性成为乡村特色景观建设的主要因素。设计基于艺术融入乡村营造的必要性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探究艺术融入乡村的策略和方法。

金森浩:生态康养乡村景观设计

常永麟:炊烟袅袅-乡村景观设计

王斌:千畦·弦琴—柳琴文化融入下的石咀子村景观设计

汪倩:桃栖-刘台村生态景观设计:

侯艳婷、吴海伦:山水·艺趣—乡村景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对美术与艺术教育事业的关心成为我们做好景观设计专业的精神动力,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培养学生通过景观设计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艺术能力,为党和人民的美术与艺术事业和教育事业不懈奋斗,以崭新面貌和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