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闻首页

人文星火-人文艺术学院线上教学第二周教学效果展示

时间:2020.04.09

[编者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推动艺术高校教学模式作出快速的调整与改革。在过去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老师们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为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思路的调整、课程组织形式及内容设计的创新、新的教学手段的学习和运用而努力。同时,这让我们对一个事情深信不疑:变化、适应变化的能力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适应变化,是检验师生教与学能力的一块试金石。

在以网络平台为连接点的教学空间里,师生进入一种新的关系模式,他们更像同行者,携手共进,攻坚克难。人文学子在两周的线上学习中,碰撞出星星花火,它们充满了专业的气息与灵气,须倍加珍护——可能,这就是孩子们接下来的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甚至硕士论文、未来研究方向的起点,星火燃燃,终可燎原。

F2D0B

  • 王红莲《当代设计思潮与现象》

王红莲老师课程跨度为5周90课时,授课班级为17级艺术设计学。以讲述当代典型设计风格、思潮和案例,线上教学主要采用直播讲座+参考视频+互动交流的形式展开,内容大致分为:绿色·生态设计、可持续·循环设计、大众·商业化设计等十个专题,调动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动性,通过互动讨论与深入交流,深化教学效果。

王轩: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正在面对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威胁,包括地震、海啸、瘟疫……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或是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拯救生命、建造居所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面对这些问题,设计师们拿起设计的”武器”进行战斗,为灾难发生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而设计,并产生积极作用,我认为这就是当下的与灾难相关的设计。这类设计简单来说就是为灾难而生的设计,因此针对每个灾难的不同阶段也必须满足处在每个灾难时刻人们的要求和实现社会价值。

张钰彬:我觉得灾情可以分成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不同时期,设计作品的使用用户也能分成承受灾难的受难者、未处于灾难中心但受灾情影响的普通用户、实施营救活动的救援人员以及政府机构及其民间志愿者。不同时期不同用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灾难发生前就要以预防为主,需要设计师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一是消除可能到来的灾难的隐患、二是为灾难来临时的逃生或自救做准备、三是要考虑到人们的实际生活情况,作品在外观及造型上应当适应人们正常的生活环境,方便存取或收纳以及关键时刻的携带。比如佐藤大创立的Nendo工作室设计的Denqul充电宝就是一个好例子。它将充电宝的发电杆拉出时形成可摆动旋转的L形,通过尖端锂电池带来的重量进行杠杆作用,只需要一只手就能发电。作品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成为容纳笔的笔筒。颜色分别为杏色、灰蓝色和深灰色,都是经典舒适的莫兰迪色系。这个充电宝体积尺寸小方便携带,颜色沉稳百搭能够适应多种家居风格,既可在灾难发生时保证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用电,又能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点缀。设计师在保证产品关键功能的同时又能使其隐于日常生活之中。

林子扬:我认为自然灾难的分类对于与灾难有关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的灾难有着其对应的特点,有些灾难具有共性,但是不同的灾难又有其个性的存在,因此对于与自然灾难相关设计的功能性要求不能一概而论,要深入了解不同自然灾难所具有的特点,进而针对其特点进行不同的功能性设计,因此与灾难相关的设计不是一类通用性设计。

王红莲老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们在课程中也学习到了好的设计的确是要满足我们的需求,那么什么因素应当是设计师为应对灾难所做设计时要考虑的呢?

张钰彬:我认为与灾难有关的设计中的情感要素十分重要。首先人们在特殊的灾难环境的条件中会产生很多的负面情感,这种负面心理状态有可能引发一种恐惧心理,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很容易引发集体恐慌。有些受灾者正处于艰难的生存环境当中,如果失去希望陷入混乱可能会遭受到巨大打击。比如说地震中被掩埋的人可能因为无光的密闭环境诱发对黑暗以及幽闭空间的恐惧,引发生理和心理一系列的恐慌症状,进而降低生存的几率;火灾中就有可能因为慌乱情绪作出无法挽回的决定。所以好的设计应当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同样兼顾人们的情感需要,从心理层面上也能带来疏解和宽慰。影响情感化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颜色、材质、造型。但最重要的还是设计师以人为本的思考。比如GK公司设计的紧急避难所QS72,应用了传统折纸工艺,各个单元即使在十分紧凑的环境条件下依然能保有一定的隐私空间。我觉得在灾难当中,正是这些对情感需求的重视,对人的尊严的维护,才是真正的为人而设计,是对人这一个体乃至整个群体的尊重。

林子扬:我认为首先要考虑的是功能性。功能性产品设计在灾难的三个阶段(灾前、灾中、灾后),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设计,进而做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设计是一类创造性活动,是人类针对应答某种生存需要所进行的。灾难的三个阶段面临不同的需求,因此对三个阶段的功能性产品设计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灾前功能性产品设计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在日常生活中达到宣传教育目的的设计,如宣传画、宣传手册,加强人们对于灾害的防范心理,对自然产生一颗敬畏之心,同时也需要生存手册一类的设计,如日本设计的《防灾手册》,让人们以最直观的方式学习面对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灾中设计要分为自救类设计与救援类设计两部分,因一些不可避免的客观性因素造成并发性灾害,使得救援人员无法立马赶到受灾区,因而错过了救援的黄金窗口期,这时候自救类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SimeonOrtmüller设计的名为ACCESS(通路)的临时跨河桥,可以跨越多种险阻的地形,可以使得救援人员更快的到达现场,更加精准的实现生命体探测,并施行精确救援;灾后设计考虑的方面会更多,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生存建筑空间的搭建,坂茂的纸屋设计便解决了灾区需要快捷搭建的生存建筑需求,灾后功能性产品设计更要具有人文关怀的设计特点,对人们的生存资料进行保障,同时要更加注重受灾人群的精神修复。

米文德:当今,国内外对家庭火灾应急自救产品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内社会上的普通家庭备用的火灾应急产品还是较少。国外由于对火灾预防和治理的意识很强,应急产品的家庭备有率也比较高,很多发达国家的居民家庭都配备了相应的火灾应急产品。而针对国内家庭中火灾应急产品很是少见,此类更具易用性和实用性,兼具平民化的火灾应急产品更加应该成为广大设计师们的设计方向。

王红莲老师:现在很多设计作品已经达到了大家所说的标准,其中有没有觉得特别好的与灾难相关设计的作品呢?

单解: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日本的阳台逃生通道。日本高层楼房每层的阳台顶都有一个方块,它就是每户都必备的逃生通道。当遇上火灾、地震或其他突发事故时,如果无法及时坐电梯下楼,就可以利用这个逃生通道快速逃离。操作起来很简单,只需打开这个方形盖子,踩下通道口上的按钮,梯子就会打开到下一层。到下一层后,再按原来的方式向下一层一层地打开逃生通道,直到安全到达地面。日本每个小区内都会有避难梯子的演习,就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知道怎么用这个梯子,还有工作人员定期检修,以防关键时刻坏了,更贴心的是,为了让残疾人在家里也能用这个逃生,还特地在行动不便的人的家里安装了自动逃生电梯。

号称战斗民族的俄罗斯,逃生方法就非常硬核,他们发明了一个叫做Spars的逃生充气背包,就像把一个行李箱背在了身上。当发生危险时,你就可以背上它,坐在窗户边,用力拉下背包上的充气启动环,背包就会立刻打开充气,变成一个保护垫。然后就像降落伞一样随风飘下,直到安全降落到地面。这个逃生包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太空飞船,主要有六个主要框架支撑,适用于50米以上的楼层高度,能够承受120公斤。就算没有专业人员的培训,自己也可以超安全的使用。

米文德:火灾中的受害者大部分是由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引发窒息而死。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3%时,人只需吸入几口就可以致命;同时,吸入灼热的空气也会损伤肺部软组织,引发窒息。火势难以控制时,防毒面具要比灭火器更重要。将这个胶囊形的简易防毒“面具”夹在鼻子上,过滤一氧化碳的滤芯会为你多争取几分钟的宝贵时间。它紧凑而小巧的设计让它十分便携易取用;同时,鼻夹的设计也保证了逃生过程中不易掉落。

王红莲老师:大家说的都太好了!世界的各个地方无时不刻都有灾难可能发生,而当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帮助着受灾的群众,我们通过《当代设计思潮与现象》这门课程的学习,从灾难本身得到了哪些对与灾难相关的设计的启发和思考呢?

米文德:通过对火灾逃生设计,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全方位的火灾救助设计的思考方向有以下几点:[1]提供更多、更好的、各种各样的舒适感(即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2]对不同的灾民保持公平的使用机会及权利,设计产品价格平民化;[3]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资源损耗满足灾难突发时使用者真正的需求。

王轩:与灾难相关的设计不仅仅是要发挥设计本身的作用,更是应该以人为本。设计师要快速反应,抓住痛点,有普遍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具有前瞻性。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灾难依旧发生在世界各地,这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这类设计已经不仅仅是设计师自己的设计,而是一个关乎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一个社会性行为,正如板茂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我设计了美丽的建筑。但同时,设计师应该有社会责任”。为应对灾难而进行设计的设计师更是肩负着社会责任。既然灾难是无法避免的,那就从设计入手,通过设计让损失降低,让受灾群众受到更少的伤害。面对灾难的人类是脆弱无力的,频发的灾难会让我们失去家园,因此我们更应该通过这些灾难引发,深入对于自然环境问题的思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王红莲老师:通过和大家的讨论,我真的很感动,因为大家都去很深入地研究了“与灾难相关的设计”这一课题,对灾难本身、对设计师如何因应对灾难、如何在特殊环境中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等各方面都做了很深入的剖析。当灾难发生时,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对设计产品的要求降到了最低层面,这些设计不讲求华丽的外表,不讲求昂贵的价格,只要能挽救我们的生命,保证我们的健康,满足人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就够了,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还能让我们产生安全感、被尊重感甚至是幸福感,那真的是很棒的作品了。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将目光锁定在经典设计作品、设计大师的身上,对于这些人们真正需要的无名设计的关注度是不够的,如果能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大家真正关注到这些为人的真实需要而作的设计,也可以说是达到了我们本节的教学目标。

  • 王付银《美术经典论著选读》

王付银老师的课程是《美术经典论著选读》,分为3周48个学时,授课班级是18级美术史论班。采用雨课堂和企业微信在线录播,课程内容:中国部分主要涉及先秦至明清的艺术理论著作,西方部分横跨古希腊到20世纪的时空维度,通过课程使学生了解美术学领域经典论著的基本内容并对核心内容进行细读,具备在美术史论学习中获取、评价、利用相关论著内容的能力。

在线直播课中的互动选录

王老师:经过昨天的阅读学习,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那么请你谈一下,根据你的体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艺术观上有什么不同。

王英梓同学:《理想国》和《诗学》两部都是古希腊时期的作品。就当时而言,《理想国》就是柏拉图关于“活着”的探索,后来人们才把他归纳总结为思想哲学,涉及领域包括政治学、哲学、教育学等等,但不管如何,在距今几千年前的那日,柏拉图就已经开始思考他理想国度的样子,而且这个问题今日仍值得思考。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难得知,这是一部讨论古希腊艺术“诗”的著作,提到艺术,对比一下《理想国》和《诗学》中对于艺术的讨论,前者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而现实世界是模仿的理念世界(神创造),所以柏拉图认为模仿的艺术是不真实的;后者认为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创造性模仿,认为模仿是人性的本质,亚里士多德把模仿看作是一切艺术的起源,认为作品之间也因所用的媒介、对象及方式的不同存在差异。

王老师:请你谈一谈这两天通过网络咱这门课的学习心得。

蔺忠坡同学:通过近两日的网课学习,一方面,比较好的是我们能和老师一起在对软件的学习中慢慢适应,这也是目前在疫情期间,我们接收到学校和老师们给与我们的最好的学习途径,在不懂或者不理解的部分也可以多次看回放,方便记笔记进行回顾,也可以私聊老师解决疑问。另一方面,从学习环境上来说,在家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学习氛围方面都是比较差的,缺少和同学们在一起时的竞争的学习的压力和动力。相信这也是大多数同学所遇到的学习问题,在家自制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以及来自外部的干扰比较多。不过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慢慢适应和攻克的,同时也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能够早日重返校园。

还有在阅读柏拉图《理想国》的选读内容时,感觉比较深奥,有点晦涩难懂,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和接受。

王老师:请谈一谈,经过两天的学习,在我们经典内容的选读中,哪些是你印象最深刻的。

赵淑蕾同学:对于学习的柏拉图的《理想国》这部分,我觉得柏拉图富有两种思维,他其实没有绝对的反对艺术,但他也没有十分支持,因为他认为的艺术是模仿,但他所追求的艺术是使人达到理想状态的一种理想的美。还有《自然史》和《建筑十书》部分,我觉得《自然史》中讲述比较多的关于艺术家之间的故事,十分的吸引我。《建筑十书》描写的比较精细,不管是柱式或是运用什么材料,都更适合作为学生的我们去阅读。

王老师:经过对文艺复兴时期两位重要美术理论家论著的选读,你有哪些疑问或者看法,请谈一谈。

樊欣怡同学:阿尔贝蒂作为一位建筑师,他在《论绘画》中介绍了点、线、面,至此在绘画中有一种准则,对于“画准就是画好”这一说法是不全面的,我认为绘画的理论是一种参考,并不是代表全部。还有就是瓦萨里的《名人传》中提高了艺术家的地位,但是却把做挂毯的一些装饰艺术与“美术”这个概念区别了出来,现在来说这类装饰艺术是同样重要的,同样是艺术宝贵的财产。

  • 张霞《西方艺术史》

张霞老师主讲《西方艺术史》,授课班级为18级艺术史论班,通过4周64学时的课程时间力图使学生了解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艺术特征以及在人类文化史上的意义,并掌握西方现代艺术的流派、代表艺术家以及经典艺术作品,同时掌握艺术鉴赏的方法、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张霞老师:“丑”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和美学价值。在现实生活中,“丑”往往表现为一种畸形、扭曲、不和谐的形式,常常带给人不快、压抑甚至焦虑的情感体验。然而,“丑”一旦进入艺术作品中、成为审美的对象,便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味。那么,你又是如何看待艺术中的“丑”呢?

唐雯:艺术中的丑,诸如诗歌中的“病树”、“沉舟”,小说中的反面人物,戏曲中的丑角,绘画中的“枯木”、“怪石”,音乐中的不和谐音等,是普遍存在的。艺术中的丑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丑,是艺术家对生活丑审美反映的产物。一般来说,艺术中的丑除了以丑衬美之外,也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当然,这种价值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丑的本质在于,对象以其形式状貌对主体实践效果的否定,唤起主体情感对对象存在的否定.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使“丑”可以在精神产品的多层次结构中获得审美价值。

朱志梅:我认为美和丑同是审美领域当中的一种感受。美是通过一种形式来表达美,而丑是通过与美相区别的形式来表达丑。我感觉艺术作品当中的丑比美更能引起我们的思考,更具有一些深层次的意义。如果丑到一定的极致,它会有一种给人带来一种奇特的感受,就比如中国传统园林里的假山怪石,虽然是怪石嶙峋,但正是这种丑给他带来一种奇特性。

张文娟:我认为丑的作品是一种对时代、对社会、对个人的一份尖锐性的放大,这种丑反而起到一种引人深思的作用。一味的优美是一种粉饰太平,这种一元性的审美也很无聊,丑是一种揭露真相的是手段,而这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的,缺一则无意义,正如学者所言,如果你在欣赏现代艺术的时候还放眼在艺术作品表面形式的美感,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艺术不一定必须表现美,还可以表现“丑”、残酷的现实、心理分析、哲学问题等等。

姚静欣:丑与美之间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对立关系,它们两者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艺术形象,反而应该对这种“丑”进行反思。雨果说过“美只有一种典型,而丑的形式多样,彰显自身的个性。”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家通常借助极丑的物象揭示真理,通过丑来反衬美,肯定美。

王倩:我认为美和丑是并驾齐驱两个独立的存在,丑存在的价值意义并非是为了去衬托美,而生活中的丑与艺术中的丑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巴黎圣母院》中所塑造的卡西莫多这一人物形象在做出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外貌上的丑,但随后深入会发现他是善良质朴的。卡西莫多的丑衬托了其内心的美,作者有意用卡西莫多外在形象的丑来映衬克洛德内心的丑,因此可以发现丑它不仅仅表现在外貌等,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美的存在就是给人直观的感受是愉悦的,但丑其实更直接地去剖析社会本质,表现最现实的一面,带给人更多的反思。再比如罗中立的《父亲》,人物形象就是满脸的皱纹,给人直观感受并不美,可从皱纹间你仿佛能看到这个老人被岁月磨砺,感慨时光流逝,这时丑其实已经引起了反思,它就已经具备了审美意义。

张霞老师:大家的思路很开阔,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审丑”的看法。正如我们在课程中所看到的,相对于古典艺术,西方现代艺术作品更热衷于对“丑”的表现和挖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是为什么?

顾梓鑫:1、传统艺术热衷于美到现代艺术热衷于丑的转变与艺术家的创作观念、社会时代和人们的审美标准有关。

2、大工业时代下,人们的精神枯燥,而丑带来的视觉冲击反而比外表美的事物更能刺激人们的神经与兴奋感。

3、丑能够直接的表现人们焦虑、压抑的负面情绪,在产生共鸣的同时艺术家也能够缓解情绪、释放自我、还原社会,因而艺术要随着外界因素而做出改变。

周媛:现当代艺术超出了传统的审美范畴并不意味着否定了传统艺术所追求的“真善美”,或者说以审美为主的艺术就过时了。只是艺术的边界被拓宽了,艺术的包容性更丰富了,艺术的内涵和社会功能更深刻了。好的艺术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丑”的,关键是它能否传达出一个完整的观念和思想,能否向社会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从而推动文明的进程。

张云芹:“丑”打破了以往追求唯美的审美标准,一反传统艺术。现代艺术以一种不优美的视觉姿态,让大众审视这份隐藏在画作之下“丑”的美。现代艺术的“丑”不再以传统的注重线条与轮廓,甚至于图像视觉会影响到观者的感受,每个艺术品的背后总会是对于现实的揭露。画家们的艺术作品无论是抽象的还是扭曲的,最终视觉图像背后映射的无非还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深处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使得艺术家们处于压抑的状态,不愿表示唯美,而是以丑陋去揭露现实。

陈思彤:艺术的丑的出现是一种叛逆期的表现,现代化的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变革震撼制造了这样的艺术环境。艺术被框架所束缚了很长时间,要求它是美的高雅的,而艺术家被这样要求后逐渐开始审美麻木,于是丑的艺术出现就犹如在暗夜里的北极星,给了艺术家前进的方向和对突破传统牢笼的助力。客观看来,丑的东西就是丑的,美的东西就是美的,但艺术并非完全的理性,在艺术中丑是完完全全可以转换成美的,这种美是年轻的美,无不散发着艺术在现代革新中新的活力,就像叛逆期的孩子,可能行为做法不被传统的大人所接受,但是在这时期孩子对自己个性的解放是相对彻底的,有着属于他自己的自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艺术中的丑有着他彻彻底底独一无二的个性,拥有了难以琢磨的意蕴,有了特殊意味。

张霞老师:诚如同学们所说,西方现代艺术家们热衷于对丑的表现,是和西方现代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分不开的。那么,在现代艺术史上,哪位艺术家对“丑”的表现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请同学们谈一谈。

王倩:对于艺术中的丑,想起了雨果所说的“万物中读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在我看来,艺术中的丑其本来价值就是在于能够显示呈现出“生活的本来面目。”例如梵高的《吃土豆的人》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灰色的肮脏的颜色,肮脏的亚麻桌布,熏黑的老墙......这幅画的意象是丑的,但当时的评论家却说它是“非凡的丑陋”。艺术家将人们所谓的丑毫不吝啬的表达与其作品之上,把这种正在消失的事物中存在着的具有永恒一样的东西在其笔下得以保存和体现。很多时候艺术中丑不同于美,示以人直面的刺激感,给人带来的视觉体验是一种混合的感情,一种带有苦味的愉快,直戳人心。

程欣玥: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不和谐,具有紊乱,嘈杂,破败,粗陋,畸形,邪恶,虚假等特性。它是与美对立的范畴。老子指出美与丑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为善,斯不善矣。所以丑与美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罗丹画笔下的欧米哀尔是个年轻美貌的妓女,风流一时,当她衰老时,过分的纵欲和摧残使她尝到了苦果,欧米哀尔弯腰踞坐着,无力地低垂着头,绝望地看着自己那曾经饱满、灵巧的乳房,富于弹性光洁的腹部。而今一道道皱纹布满僵硬的身体,四肢如同冬日里的朽木,支撑着衰老的生命。通过对丑的刻画与描写,不仅可以以丑衬美,是美更加突出。使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社会的黑暗面,人性的丑陋与可怖,获得许多人生的感悟与哲理。

张霞老师:通过大家的讨论和踊跃发言,可以看出同学们在现代艺术史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个人的思考。大家对丑的审美意义、美和丑的关系、审美现代性的形成、现代艺术中丑的表现形态等各方面都做了很深入的剖析,其中不乏有见地的观点,这一点是很可贵的。在现代艺术作品中,丑,作为差异和矛盾的表现,代表了生命的不可最终驯化和整合的自然力量。它在艺术中的存在,是作为美的根源的生命的自我表达,是艺术的自我超越。艺术与美、丑的关系,值得探究,富有魅力,思考现代艺术中“丑”的表现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对于我们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思想观念和表现形式来说非常重要。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深化认识和思考,进而把握西方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升同学们发现、分析和解决西方艺术史相关问题的专业能力。

  • 徐小宁《设计管理概论》

徐小宁老师授课班级是19级文化产业管理班,课程从设计师与管理者之不同立足点入手,阐述设计管理的基本观念。通过对设计活动以及商业经营理念的综合分析,让学生组建团队,完成一个虚拟的设计项目从而建立学生作为设计管理者的意识。

徐小宁:同学们大家好,上一个星期我们进行了最基本的设计认知,因为设计的价值是实行设计管理的第一步,认识不到设计的价值,设计与设计管理就无从谈起。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设计管理的研究层次,我在雨课堂给大家设置了开放性问题,请同学们踊跃回答。

毕经纬:设计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极具弹性,随着企业对设计管理的重视,设计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会不断扩大,对设计管理的研究也会更加丰富。因此为了对设计管理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可以将设计管理研究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高阶研究层次、中阶研究层次以及低阶研究层次。在高阶研究层次中,主要对公司的企业目标进行定位,制定正确的设计战略以及设计政策从而做出正确的设计决策。在中阶研究层次中,主要是对公司市场目标进行定位,制定产品开发计划从而对企业形象进行设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低阶研究层次,研究方主要是市场调研,对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做好产品的定位,制定设计标准及计划,进行设计项目的构思预想以及评估。由此可以看出,在低阶研究层次中基本属于操作性和程序性的,而高阶研究领域则侧重于目标性和策略性。

徐程:设计与管理两个过程并重,包括企业设计管理设计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

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等,通过具体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而管理则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等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设计与管理这两个概念组合在一起,变成设计管理。这时候设计管理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有效地进行研究与开发管理活动,并且积极调动设计师的开发创造性思维,最后为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设计管理既是设计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设计管理既包括设计项目策划也包括企业营销管理,不管是以管理层次为角度,还是以设计层次为角度,设计管理的各个过程都紧密联系、相互配合。

曹亚琴:1:战略性的设计管理。战略性的设计管理是对设计战略进行统筹安排、科学管理,并围绕企业内部的各项设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新的有力的系统来进行管理。实际上是将企业战略进行物化、视觉化的过程,其决定着如何将企业战略转化为视觉新形象,并为企业制订一套完整的设计指导文件,以控制企业的统一形象,从而对设计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与应用。2功能性的设计管理。功能性设计管理是按照产品定位的初步要求,在对用户需求及现有产品进行功能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所定位产品应具备的目标功能系统进行概念性构建的创造活动。功能性设计管理的内容包括市场调查、设计调查与产品规划、功能组合设计、功能匹配设计和功能成本规划四部分。由此可见得,功能性设计管理更加注重设计产品的实用性,以及设计产品对消费者乃至社会的影响。

葛心怡:首先从消费者的方面考虑,我们可以从自己入手,推己及人,根据自己的需求与想法去猜测消费者的需求趋向去,并且设计相关的的产品;然后在产品的层面上来看,当一个产品被生产出来后,是需要被销售出去的,被广大消费者认同的,所以我们要研究正确合理的营销策略,将我们的产品尽最大可能的获得更多的销售量;然后在企业方面,当一个产品足够好的时候,消费者往往会成为这个品牌的粉丝,这样形成的粉丝效应更有利于整个品牌的发展与进步;其次在国家方面,我国原本因廉价的劳动力、低成本而得名的“中国制造”,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步的进入 “中国创造”的新时代;最后由生态方面入手,由于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垃圾的乱丢乱放,全球的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应该多多采取节能环保的绿色材料。

蒋文宇:设计管理的研究层次,我认为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设计人才及设计资源。设计必然会利用一定的设计资源以及合适的设计工作者,如何对设计资源进行有效的合理配置使用,对设计工作者进行有效的设计理念及方向引导,关系到设计工作的下一步是否可以正常有效的进行,是设计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对企业设计战略进行管理。

通过推动设计技术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作用,决定设计在企业中的地位等等的工作达到利用设计活动为企业经营带来利润的管理目的。如何进行好企业设计管理工作,也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在设计项目上取得市场优势的重要手段。第三,对设计项目的管理。在设计项目当中,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如何保障好设计项目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均需要有效的管理来进行维护和解决。因此,研究好如何搞好设计项目的管理亦非常重要。

刘可可:我认为,一个完整的设计管理过程一定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事前的市场调研分析。现在的市场产品基本饱和,但是很多都有着不同的缺点,所以消费者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消费需求,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现在缺少什么,消费者还需要什么,使产品设计不再盲目。第二个是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等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定义。没有产品会适用所有的消费者,要给自己的产品找准市场,找准消费者,以便很好地给产品进行归类,让需要的消费者能够精确找准产品。第三个是进行设计。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将前两者获得的讯息结合起来,对产品的实用性、美观性、特别性进行思考与设计,并且我们在设计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用创新升华产品。最后再将以上的三个点进行有效的管理,体现出效率性、高度性与系统性,这才能被称为真正的设计管理。

潘怡可:我认为设计管理的研究层次,一是需求、体验研究,了解用户的需求,即研究问题需求的开始,设计目标定向的初始,设计管理以其为核心展开。体验研究,情境对话,清楚各种体验感,升级优化设计管理层面的内容。该研究层面可调动感官性特征,进行必要调查,针对需求体验缺失的漏洞,设计目标、战略,奠定了策略性的设计管理研究的基础;二是创新研究,再考虑需求和情境体验下,得出新灵感,创新新的形式,为设计提升其附加的独特价值,并且只有创新才能在企业竞争中生存,它是设计管理的研究亮点;三是项目研究,其中贯穿着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考虑相关者与相关物的联系,对项目服务产品,项目组织,项目资源进行统筹性的设计与管理,并且进行最终设计的营销推广。

李悦茹:设计管理的层次针对企业内部管理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长远得规划设计,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设计管理好企业的品牌形象,以赚取利润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对设计项目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对产品的设计质量、成本、设计日程所作的监管,对产品的生产、营销做出的战略性管理;3.基于设计师层面上的,对设计师的具体设计工作进行管理。除了在企业内部的层次定义以外,设计管理也可以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进行阐述,对我们自己的人生做一个设计管理,对国家的经济、人才发展和对生态的绿色发展进行有效的设计管理。

管义荣:设计管理,应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研究与开发管理活动。设计管理不管从哪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都已经发展为一个新的概念,且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企业提高效率、开发产品的一件利器。当今设计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科学规律,并且与科研、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关系愈来愈紧密,在现代经济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产品设计以及推广这些产品而进行的辅助性设计必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发展很关键的一点。应向创造性思维研究,设计出好的产品、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市场规律,结合完善科学的企业设计管理体系,打造出高端的品牌形象,使企业朝着向善向美的方向发展。

张婕文:设计管理在于研究设计和管理,通过发现问题,规划设计再去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我们也都知道,发现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这是设计管理需要我们所具备的最重要品质。我们主要在于研究更好更完整的企业发展战略,既有更好的设计,又有更好的利润空间,满足了大众,发展了企业。设计师可能是一个关注于设计本身的群体,他们关注的是文化因素,是产品给人的感受,而管理者更多的会是一个以全局观去看待一件设计的群体,不仅是启发设计师,给予他们灵感,更重要的是一个企业能否从中获利,消费者是否有良好的体验,企业的形象是否更完整,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但又是一个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和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设计管理在于关注于生活,发现生活的美,然后通过设计这一途径,拉近消费者,做更好的设计,方便人们的生活。

王艺涵:设计管理的研究层次,首先是要了解设计,通晓设计方式、设计风格、设计软件等,学习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设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对设计一窍不通,方案自然也无从说起,遑论管理。然后是学习管理技能,攻读管理学相关书籍,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争取最大程度提高企业效率,最后是在具体项目上付诸实践,使设计团队的设计活动能够在有计划和有程序的科学管理机制中顺利进行,并与产品的设计方案、设计专案以及设计团队等各个层面充分协调,以达到设计成果与目标的高度契合。通过实践来证明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成为市场所需的设计管理人才。

陈宇飞:设计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所涉及方面之多,范围之大,维度之广,为我们探索、学习、研究这门科目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各类设计管理项目中既包含贴近百姓生活的普通应用产品,又涵盖气势恢宏的重大设计工程。公路、桥梁、房屋及系列基础设施项目设计建设的成功,我们看到了设计领域的“中国智慧”,见证了管理领域的“中国精神”;共享单车、扫码支付、快递物流等诸多行业的兴起,极大造福民生,见证了新时代的设计管理坚持“以人为中心”,“为人而设计”的普惠理念。在设计管理存在如此广泛的应用区域之下,拥有万千人民的庞大受众之下,新时代的旗帜引领下,这门学科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徐小宁:经过讨论我发现每一个人对设计管理的研究层次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是从体验出发,有的同学是从宏观的管理理论出发、还有的将设计和管理作为两种平行的理论分别研究,具有交叉背景的团队也是大家的研究切入点之一,有的是从人才角度进行研究,还有的同学分别从具体的项目到组织再升级到战略方面去研究。每一种研究层次大家都充分的阐述了理由。咱们虽然刚刚想要揭开设计管理面纱的一角,但你们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始思考类似的问题,我被大家学习的主动性所感染,这种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能力不就是我们设计管理人所具备的首要能力吗?设计管理的研究层次有很多,那么我们接下来的课程就要从一个具体项目的流程开始研究,相信实践可以加深我们对设计管理理论的认识,同时,理论也可以指导我们的每一次实践。设计管理的研究是层层递进的,让我们一起开启设计管理之旅吧。

课后感想:说真的我非常惊讶大一的同学仅仅入学半年就对设计管理的研究层次有着这么多角度的思考,起初我是想不提问的,但转念一想,我得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啊,所以,忽然改变主意,在雨课堂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大家的投稿真的非常踊跃,甚至超越了任何线下的课程,而且内容之丰富,角度之独特,让我很难想象这是大一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来,一方面孩子们平日对这个专业是非常主动的了解了(这个在课前学情了解中就发现了),另一方面,通过网络问答让他们摆脱了羞涩,可以对着屏幕畅所欲言,所以才能够碰撞出这么多火花。同时,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也有一种紧迫感,孩子们这么主动探索,我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呢?我的课程会不会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呢?我这个80后带着对于00后好奇的眼光正在认真思索这个问题。

刘国庆《假期课堂:可移动文物价值评估》

刘国庆老师的授课班级是17级艺术品鉴定与文物修复班,假期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刘国庆老师利用超星学习通在线平台,及时把课程教学与当前重大疫情防控结合起来,课程调整为网络授课,作业成果调整为“桌面调研”,指导学生选择与我国医学有关的古代文物为调查研究对象,挖掘文物价值和内涵的同时,揭示我国古代先民同瘟疫或病痛抗争中的卓越创造智慧,并依理论联系实际,宣传倡导珍爱健康、科学防疫的思想意识,弘扬当前人民群众在抗击新冠病毒感染肺炎中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斗志和斗争精神。由于抗疫创作任务艰巨、网络授课形式新颖、教学内容指导具体等,激发了学生高度的学习和参与热情,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