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朱红梅副教授似迎来自己的丰收时节,她先与父亲、妹妹在山东美术馆举办《无界无尘》三人作品展,继而在山东工艺美院中青年教师提名展中推出了《年华》个人作品。毗连的展览集中展示了朱子近年的创作印痕,也为近距离审视朱红梅艺术轨迹提供了聚焦镜头。
看过朱红梅其画,写实具象细腻入微,温润拂面;抽象表意淋漓有度,酣畅舒展。其作品中,具象如暖巢之寓,抽象如隐约凤舞之羽,其象征手法,可谓意味深长,让人流连。
读过朱红梅创作感言,方知她虽浸于传统,却不安于传统,虽以西画呈之于众,却得自身文脉之滋,养于心而流于笔,正是切合前人不断探究中西的融合,践行传统与当代如何实现绘画语言的转换,此为中国艺术家可为之着力探索之道。她参与父女三人的联展取名《无界 无尘》,解其意,可谓:无界为用,无尘为心。无界,可谓跨界,可谓不拘于理法,不拘于中西艺术固有之框,以无界之立场与方法为我所用;无尘,可谓心无旁骛,非“无尘”,实则和光同尘,知白守黑也,对于为艺为人,心无尘,然后方有同尘之境界。原指三人联展之特色,更指其如一的艺术追求。
朱红梅创作思维纯净,追求至真至纯的理性,明晰的方向决定了其心境的平顺、纯真,不会轻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不渝不染或许是她刻意保持的创作状态与理想境界。在她眼里,艺术无新旧,只在活力有不同;艺术无里外,只在真伪辨不同;艺术无前后,只在扬弃存不同。“画家应该清楚地认识自我(self)。不受些微束缚,不被有所控制,凭自我赤裸裸的暴露。”她视创作犹如生产,阵阵腹痛后的快感是“婴儿”的诞生。自己的孩子当是与众不同的,父母眼中是最美的,也是最真实的。母体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去复制同一张面孔,以致每个婴儿的体相、肤色、乃至血型、细胞、基因必然会深深打上母体的烙印。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相关亦如此的深刻、深邃、至骨、至髓。
当代艺术的大融合审美观赋予个体表现美的宽口径。欣赏传统之中必又反思传统,二者离奇结合足令人兴奋。朱红梅一直试图探索一种超越画种之艺术表达形式,打破画种界限,“说自己的话”,是由思辨精选的语言定是独特的,无法外借的。
万物皆有灵,对自然界万物的珍爱与多情让她深深迷恋、困惑于“生命体”的纠缠中。人之于宇宙的“物”自然存在,并能超越其他物种,应感恩上苍。用自己脆弱、敏感的神经感悟万物生存状态,听万物血液流淌的声音,感恩生命的延续,让世界不再孤单,静听花开的声音,草虫低吟犹如大树流淌的血液在恣意飞扬……蓦然领悟是朱红梅艺术思维的“物化”过程,并汇出创作的灵感与源泉。
朱红梅坚信,创作不能说假话。遥看万物皆有形,遍觅无形唯有笔。选择自己钟爱的形状、色彩、手法,真实地、自由地记录,如同日记般的,一日复一日,让自己静静地、自然地、独行地思绪在时间长河留下一抹划痕!就当你来过,曾经存在过,让后人听风说,听雨说,不如听它说——往深处去。
尽管师生观众熙熙攘攘,静谧深邃的画面仍使我们驻足深思,领会作者对于艺术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