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共青团

青春心向党 工美实践行(五十七)|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之走进“滨滨学堂”,共度“七彩假期”

时间:2023.08.24 供稿: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 作者:团委

爱的事业,需要青年为之奉献;大的舞台,期待青年大显身手。为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等少年儿童群体的关心关爱,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共青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2023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满天星志愿服务队在共青团中央、无棣团县委、碣石山镇团委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滨州团市委发起的“滨滨学堂”公益志愿服务项目,于7月10日至20日在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镇开展为期十余天的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分别在碣石山镇码头社区、南楼社区、大山社区、古家社区开设学堂,面向全镇小学生招生共计200余人。



团队于前期围绕“文化铸魂,设计润心”主题,撰写教案、认真备课、展开试讲、制作课表、备足教具、采购捐赠物资等,临行前举行了出征仪式,重申要点、清点用具、发放队服、授予徽章和旗帜、郑重宣誓,整装待发,为切实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在无棣县2023年暑期“滨滨学堂”儿童关爱项目启动仪式上,县委副书记杜珂勉励队员们发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拿出实干加苦干的行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热情服务、倾情奉献,用实际行动努力在无棣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人生梦想。






7月10日,“滨滨学堂”正式开班。团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方针,开设了思想引领、文明生活、印象技艺、身心成长、文化传承、艺术素养、快乐学习等七彩课程。



德育为先——思想引领航向,树立文明风尚

在“思想引领”课堂上,团队成员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为指导,融入红色文化元素,聚焦爱国主义教育,从设计和美学的角度对团徽中的团旗、齿轮、麦穗等元素设计进行了解析,激发起孩子们浓厚的家国情怀。在“文明生活”课堂上,团队成员分别从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及突发情况的急救知识等方面给孩子们讲解了相关的安全防范知识,并运用道具讲解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规范处理垃圾的好习惯,树立文明新风尚。






智育为重——发挥专业特色,提高创新意识

“印象技艺”课堂以“阳光下的艺术”——蓝晒课程为主要呈现方式。团队成员充分发挥所学的摄影专业特色,将古老的印刷原理以故事形式生动地呈现给孩子们,指导他们认真配制药剂,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新地在帆布袋、水彩纸上勾勒出多样的形状。随着美丽的蓝色图案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显现,孩子们制作出了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蓝晒作品,感受到了阳光与自然植物交相辉映,用太阳定格自然的美好和成为大自然的摄影师的快乐。






体育为基——培育健康身心,锻造强健体魄

团队成员在“身心成长”课堂上设计了投壶、滚铁环、你画我猜等活动,将孩子们分为几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完成各项活动。既促进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还为孩子们讲解古代游艺文化,带领他们感悟传统游艺民俗的魅力。






美育为根——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滋养身心

团队成员在“文化传承”课堂上结合滨州实际,以黄河文化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通过了解黄河基本知识、感受黄河二十四节气变化、了解黄河衍生文化与艺术,进一步领略中华民族母亲河为黄河沿岸带来的丰厚精神遗产。“艺术素养”课堂上,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编织吉祥结、用彩泥塑造各具特色的造型等。通过制作创意手工艺品,让孩子们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意义,体悟“山东手造”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信。团队成员发挥自身艺术素养,将绘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专业的角度讲授绘画课程,引导孩子们尝试运用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表达思想与情感,大胆地彰显个性、画出自我。






劳动为荣——发扬工匠精神,劳动淬炼成长

“快乐学习”的课堂上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带领下,拿起画笔,共同为乡村幼儿园、乡村幸福院的墙面绘就出和美乡村美丽画卷。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一起在共同劳动中学习“工匠精神”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深刻内涵,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用奋斗和劳动燃点青春、淬炼成长。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满天星志愿服务队通过“滨滨学堂”为少年儿童搭建了一个学习、成长、交友、互助的“七彩平台”,将自身专业所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儿童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美育教育及相关专业知识,力争帮助儿童们开阔眼界、愉悦身心,度过一个安全、欢乐、充实而有意义的“七彩假期”,切实为农村少年儿童提供帮助和服务。团队在无棣县碣石山镇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政实践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磨砺中深刻领悟和传承志愿服务精神,在脚踏实地中体悟时代使命,在社会大课堂中践行青年担当。团队成员始终秉承“天工开物,匠心独运”的校训,心向党旗,怀揣热望,知行合一,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乡村全面振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