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研究生处

践行的力量 ——研究生处、博物馆举办“自然造物 民艺复兴”专题讲座

时间:2024.04.12

春风轻拂,万物复苏,感受中华传统民间手⼯艺⽂化,挖掘中国在地之美。为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广大师生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责任担当,研究生处、博物馆于4月11日下午在博物馆孙长林艺术收藏馆学术报告厅共同举办“自然造物 民艺复兴”专题讲座,邀请自然造物联合创始人、内容总监、校外研究生合作导师仲文为师生开讲,讲座由视觉传达学院副院长张培源主持。

仲文结合自身从业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为师生讲授如何在一次一次目睹那些正在消亡的民间手艺后,通过对民间手工艺不断的调查、访问与整理,以“再现、再造、再生”的方式,致力于将非遗从博物馆里“解救”出来,让它们得以回归自然生活,让人们实在地发觉独属于中国的在地之美。仲文认为非遗的诞生与乡土文化、手工业生产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结,非遗跨界创新的方向是需求,需要根据市场准确把握创新点,应积极构建传统工艺文化当下的用户场景,让更多人去使用。他还提出,如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非遗赖以生存的土壤正在衰退,非遗的传承保护随之陷入困局,而其破局新生的关键就在于重新建立与现代生活的联结,根据需求设计相关文创产品。在谈到如何设计一件优秀的文创产品时,仲文认为“文创的内核不在贴图”,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使用方式、产业等方面后再进行设计,不能从设计的本身去看待产品,而是应该从产业链等宏观角度去看待文创产品的设计,并通过自然造物所设计的端午节“龙粽”、八月十五新疆“切糕”等包装案例以及“大过中国节”“乡村城市会客厅”等概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创意研究,让具有传统手工艺基因的文创产品融入当下生活,用设计的力量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仲文的生动演讲,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民间手⼯艺的多重价值,引导大家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建构逻辑与方式方法,值得大家结合专业深入反思学习。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研究生师生积极提问,气氛热烈,不仅拓宽了专业实践的思路,也启发同学们作为设计艺术类高校研究生,应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理念,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使命感和设计责任感,借助现代设计手段探寻传统文化资源当代传播与表达的有效方式,赋予传统民间手工艺和传统文化新的价值,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