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2012城市公共艺术论坛研讨会在我校长清校区数字演播大厅举行。研讨会围绕“基于城市视野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的人文价值、新媒介与公共艺术、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思考”等议题展开讨论。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杜大恺,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副院长何洁,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室主任翁剑青,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西安美术学院环艺系主任吴昊,《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副院长王中,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主任王永刚,《公共艺术》杂志副主编潘力,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工作室主任顾黎明,北京林业大学讲师高丽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苗登宇,科研处处长胡希佳,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彭冬梅,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郭去尘等专家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开始前,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杜大恺教授宣读《繁荣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宣言》。宣言中指出公共艺术以自身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在未来的城市建筑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以更开放的态度、更宽阔的视野、更包容的胸怀去对待这一亟待研究和发展的课题,充分发挥艺术在城市生活、公共领域的社会职能。为中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贡献。随后,各与会专家在宣言上签名。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副院长何洁先后主持研讨会,并针对各位专家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 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进行发言,他提到公共艺术与艺术区别在于“公共”两个字。他指出公共艺术要面向所有人,要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既要为特定的场所做符号,又要代表场所的特点。 《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先生提出公共艺术的命名与其他学科命名的方法不同,是以实践的指导思想来命名;他还指出了公共艺术学科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他认为公共艺术发展前景不可估量,要以谨慎的态度对待。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健指出公共艺术是若干种艺术活动的结果;中国的公共艺术发展有两大优势即:城市化运动与经济基础。他认为对待公共艺术要保持宽容与无为的态度。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进行发言,他提出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不一定就是公共艺术,应从其属性进行判断。他希望通过公共艺术的研究,对公共意识与公共参与有更好的理解。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室主任翁剑青认为,公共艺术不能只是起到修饰、美化作用,而应具有一定的社会关怀,要有问题意识、批评意识。应建立合理的遴选机制,增加公共艺术的观念包容性。 西安美术学院环艺系主任吴昊认为公共艺术是一个轻松的艺术,是走出美术馆的艺术。他指出要注意把握城市与生态的关系。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认为公共艺术的边界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公共艺术是需要思想武装、理论支持。最后他提到如何进行公共艺术教学与人才培养。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潘力认为公共艺术本身是综合性的学科,是一种面对社会问题的机制,强调不要关注东西的本身外貌,而要关注这种思想体制。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工作室主任顾黎明指出公共艺术概念本身就是不可确定、存在争论的,因而具有鲜活性,对于它的理解具有宽泛性。提出当代艺术本土化特点,是西方现代主义的产物。公共艺术具有当代性和目的性,先决条件需要良好的环境,因此要达到品质化、本土化很难。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副院长王中提出公共艺术概念有两条线索分析:一是集于城市或国家带来的政策,又叫作“百分比政策”;二是一种当代的文化现象,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和互动,在社会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杜大恺针对公共艺术所涉及的范畴深度问题,指出中国城市发展可以借助公共艺术创造理想成果,在中国的发展不成熟阶段,对于城市理念、城市状态发展的不完善,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实施。因此需要公共艺术提供有利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全世界。 山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苗登宇做了总结,他认为应该多关注公共艺术的发展,积极参与到公共艺术中去,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持。 2012城市公共艺术论坛与会专家、我校部分师生代表参加研讨会。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主持研讨会
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杜大恺教授宣读《繁荣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宣言》并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副院长何洁主持研讨会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健发言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发言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室主任翁剑青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发言
西安美术学院环艺系主任吴昊发言
《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副院长王中发言
《公共艺术》杂志副主编潘力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工作室主任顾黎明发言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苗登宇做总结发言
与会专家在《繁荣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宣言》上签名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