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内的情感表达,窗外的人文关怀 记者:你对此次济南摄影双年展的印象如何?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伟涛:从学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出发,非常符合这个学校的风格;从这次济南摄影双年展的角度出发,整体上来说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使我个人对摄影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记者:《窗内窗外》获得了此次大奖,这幅作品是在什么情况下拍摄的?希望通过作品传达什么内容? 王伟涛:这个作品是我在拉萨实习的时候拍摄的,这个题材发现的也很偶然,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个人深受感动。我们实习的学校附近有一个孤儿院,一个藏族的青年三十几岁,之前是一个导游,本来生活无忧,可是不知道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后来辞掉了工作,开始收养孤儿,从一开始了3个到现在的28个,然后有了现在的这个孤儿院。我觉得很受感动,然后开始一直拍摄,拍了也不多,一共拍摄了四次,这个就是今年三月份的作品,当时拍了很多套,这个是其中的一张。 记者:作品《窗内窗外》充满了一种人文情怀,你追求的摄影风格和特色是什么? 王伟涛:从整体上来说,我的摄影风格就是现在大家所看见的,大都是拍摄人物的,我想要通过人像去表现一些情感,我想通过我的影像让大家去了解这些孩子们的生活,也希望通过我的影像让大家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我首先是一个老师,然后才是一个摄影师 记者:是否决定将摄影作为一生的职业? 王伟涛:其实我个人没有专门学习过摄影,是自学的,我希望通过影像去帮助孩子们,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像解海龙的《大眼睛》一样,可以推动教育的发展;也希望可以像卢广的《污染》,去反映我们国家在发展中的另外一面。但是我自己是一个老师,我希望我是在做好老师的情况之下,再去摄影,当然这两者并不矛盾。 记者:平时关注哪些作品或摄影师?这些作品或摄影师对你的风格形成有什么影响? 王伟涛:从风格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在影像的内涵方面会给我带来一些启发。我觉得拍摄是传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一个过程,可以去表达自己以及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希望我的作品是富有内涵的。 记者:本科是学习美术对你从事摄影? 王伟涛:不论我们的绘画、还是摄影,都只是一种形式,他们的作用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记录二是表达,除了记录事实就是表达情感,他们之间的作用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 记者:那除了摄影和美术,还有别的爱好吗?你觉得这些爱好对摄影有什么样的帮助? 王伟涛:看书。我想通过看书,特别是看一些文学和哲学书,去了解一些我们国家的文化,这在体现作品的内涵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你怎么看待摆拍的问题? 王伟涛: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吧。商业图片不仅是写实性拍摄,还要把想法和创意融入其中,在拍摄过程中进行摆拍,让事情再次重现,在商业摄影领域中是不会被质疑的。但是纪实性的新闻摄影是不应该进行摆拍的,应当关注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对于画面的难度,除了技术上的构图之外,最重要的应该是对情绪、感情的掌握,当一幅画面中出现一个很生动、很能表现人物情感的瞬间时,如果能够抓拍下来,那将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认认真真拍片就是我的心愿 记者:个人的兴趣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王伟涛:我是受到我本科几位老师的影响,他们跟我说,摄影除了技术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适合自己的性格,不用面面俱到,要有所专长,你是适合人文,还是风景,还是其他的,自己要有一个想法,有个专攻。我想了很多之后选择了人文摄影,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在中国摄影史上留下我自己的一页,这个也是我小小的心愿。 记者:对于以后的专业生涯有什么规划? 王伟涛:人生高度我不敢去说,认认真真去拍片,为中国的摄影事业做出一些贡献是我最希望的事情了。而更重要的是平平淡淡当老师,因为我首先是一个老师,然后才是一个摄影师。
采写:曾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