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闻首页

世博局主题演绎部访山东馆常务副馆长、设计总监潘鲁生

时间:2010.10.11 供稿:院长办公室 作者:院长办公室
               


山东馆的世博理念
——世博局主题演绎部访山东馆常务副馆长、设计总监潘鲁生

 

    记者:作为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设计总监,首先请您谈一谈山东省参与本届世博会的初衷和拟实现的目标?
    潘鲁生:世博会是国际化的展示交流活动,参与世博会既是展示经济文化发展成果和发展理念的过程,也是充分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山东参与世博会的初衷,简言之,就是展示和交流。一方面,我们希望充分展示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数千年传承发展中所凝聚的智慧,这是一种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力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和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性格,而且当前,通过充分发掘、阐释、演绎和传播,也将在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当然,在展示齐鲁文脉的同时,也希望通过科技的、经济的成果展示开放发展的当代山东,充分展现发展的理念和动力。另一方面,世博会是一个重要的窗口,希望就此开展深入的学习和交流,包括城市化进程中的可行举措、生态的、人性化的发展与设计理念等等,进一步完善、创新、深化和落实我们关于城市发展的相关理念,形成持续的带动效应和持久、深入、积极的影响。
    记者:山东馆的展示主题是什么?选择这一主题的原因是什么?在确定主题的过程中,是否出现过反复?如何通过这一主题展示诠释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理念?
    潘鲁生:山东馆的展示主题是“齐鲁青未了”,出自杜甫《望岳》名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具有千百年来传诵解读的文化底蕴,作为展示主题也融入了今日山东“蓝色经济”的崭新内涵。我们认为,城市发展是一个着眼当前、面向未来的现实命题,但又不只是一个时代性的命题,对于积淀着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中国而言,如何把握、发掘传统的文化与智慧,是不可忽视的出发点,具有根基意义。正如中国国家馆进一步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结合城市发展,铺陈宽宏视野,提炼文化根脉,凸显中华智慧,山东馆的设计在紧扣城市主题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发掘和阐释齐鲁文化,形成的不只是关于山东“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展示,更是关于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交流,是关于未来发展的探索,这一理念用艺术的语言加以表达,正是“齐鲁青未了”。
    在山东省参展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山东馆的主题演绎经历了充分的论证过程,从不统一到统一,达成共识,我们希望山东馆展示所达到的目标是“领导满意,专家认同,老百姓喜欢” 。
记者:山东馆展示的关键词是什么?展示的核心理念是如何确立的?有没有设计展馆的logo?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潘鲁生:围绕本届世博会主题,山东馆形成了“智慧的、创造的、文明的、和谐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文化阐释,并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展示了“和而不同”的“家园”理念,可以说 “智慧”、“创造”、“文明”、“和谐”以及“和而不同”、“家园”等是我们展示设计与表达的关键词,其中包含了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科技与生活、城市与乡村等协调发展的理念。
    山东馆的logo“鲁班锁”就是将春秋时期鲁国工匠公输般发明的木制卯榫结构加以抽象设计而成,以现代艺术语言阐释传统营建智慧,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语境中发掘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工艺理念,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了思想的对话交流和融通发展,既是符号化的凝炼,也希望在展览环境中形成新的升华和传播。
    记者:山东馆外观设计的初衷?当初还有没有其他可观性比较强的外观方案。
    潘鲁生:在外观设计上,我们主要有两点考虑:首先,针对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观展实际,展馆采用开放结构、通透造型,采用“流处理”而非“批处理”方式应对观展人群。第二,充分体现山东的自然与人文风貌,采用蓝色曲线造型和雕塑语言,将山的厚重与海的灵动融为一体,展现“海岱交融”形态,表达“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文化传承不息”的意境,演绎“齐鲁青未了”的主题。这一设计方案经过了反复论证、不断深化,建成以后不仅赢得了“大气磅礴,精美绝伦”的赞誉,被誉为“别出心裁的巨型雕塑”,而且确实经受住暑期等观展高峰的考验,被广大游客称为“不用排队的展馆”,在网上展馆排名中位居榜首。
    记者:山东馆设计为开放式空间,请按照参观流线,大致介绍展区分割及内容设计,谈一谈选择此项展示内容的原因和想要表达的理念,以及这些内容相应的表现手段。
    潘鲁生:山东馆按照“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线索,内部空间设计为序厅“城市智慧”、主展厅“城市家园”和尾厅“城市畅想”三个板块。由“鲁班锁营造的东方智慧开启美好家园”开始,以“孔子厚德仁爱的文化胸怀铸造城市灵魂”提升,以“花如意的和谐理念畅想美好生活”收尾。
    首先,在“城市智慧”展厅,观者可以深入感受和了解孔子思想、儒家文化,通过触摸屏一一了解极具代表性的孔子圣迹图、六艺思想、孔子学术研究、全球88个国家554所孔子学院和课堂的传播盛景;通过视频展项,了解城市历史长河中山东的城市建筑和文化智慧,观赏运用遗址复原、三维建模技术制作的“城子崖遗址”、“齐国故城”、“鲁国故城”及“山东古代城市文明演进”图片;并通过“《齐民要术》与登海育种”、“蛋壳黑陶与航天高科技陶瓷”、“刘洪算盘与浪潮服务器”、“现代足球的起源-蹴鞠与全民全运”等互动展柜,体验和了解古往今来山东在农业、科技、信息、体育四大领域的伟大发明与创新成果。结合历史文化展示与交流的特点,特别运用了互动参与的形式,使广大参观者尤其是孩子也能从中受益。接下来,在“城市家园”展厅,大家可以通过观看主题影片《和而不同,我们的家园》,从人文、产业、城乡等不同角度,了解山东十七个现代化城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文明景象。相信这也是对齐鲁文化一次生动而全面的了解和体验。最后,在“城市畅想”展厅,展示了山东的尖端科技和产业成果,运用互动展示手段,观者可以参与物联网冰箱、无水或无洗衣粉洗衣机、世界首台无尾电视等先进低碳环保产品互动,体验未来低碳城市新生活;可以参加“与未来合影”扩增实境互动游戏,拍摄与未来合影的纪念照;可以体验“衣食住行”RFID互动游戏、动态捕捉互动打球游戏,在趣味体验中,体验前沿生活方式,感受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活力,了解今日山东。
    在展示中,主要通过艺术语言营造主题意境,通过科技手段确立体验平台,通过媒介内容传播信息资讯,运用对比手法融会古今。例如,在主展厅,我们运用写实与写意、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展区环境,环形影院以泰山为主体,布置有泰山山形、文字碑碣、生态树、环保坐具等,通过巨型显示屏循环播映“和而不同,我们的家园”等主题影片,形成“坐在泰山看山东”的展示主题,使观众体验“登泰山观日,听圣贤教诲,到齐鲁人家做客”的真实情境。概括来说,展示的特色在于,历史与现实对接,过去与未来对话,城市与乡村交融,科技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文化性、教育性、趣味性、参与性内容融合为一。
    记者:不同展示区域的重点展项什么?请您介绍重点展项要表达的思想和运用的展示技术。
    潘鲁生:就重点展项而言,鲁班锁是山东馆的标志符号,创意取自春秋时期鲁国工匠公输般发明的木制卯榫结构,由2100多块LED管束模块组装、拼接、连线、集成总控而成,锁身界面可演映不同的主题视频、变换光影效果。孔子像是山东馆的文化象征,雍容宁静,像身高2.561米,纪念孔子诞辰2561年,辅以由39句《论语》经典名句设计的文字浮雕墙,使形象展示与思想内涵相呼应。“花如意”是科技生态与未来展示,包括生态的“花如意”和科技的“花如意”两部分,通过集传统艺术观念与农业科技创新合二为一的生态装置和信息平台,形成未来山东 的理想展示。
   记者:在城市未来发展理念上,山东馆有没有想要表达的主题。
   潘鲁生:山东馆从展馆建筑到展项内容都运用了高新科技,实现创意表达并展示新的生活理念。展馆“海岱交融”的造型运用了难度极大的“悬挑技术”,159根悬挑梁成功搭建,结构、技术精度以及安全要求极高,是建筑工艺的一次成功探索。同时,展品展项的技术集合度极高,蹴鞠、计算机博弈等互动展项,采用涡流悬浮、机械电磁、虚拟漫游视频等十几项高新技术集合而成。展馆中展示了最尖端的“山东智造”,包括由海尔设计开发的世界首台无尾电视、无粉或无水洗衣机,华光的无铅抗菌日用瓷,海尔数字家庭,海信“中国芯”,浪潮服务器以及海洋生物制药、如意纺、离子交换膜、登海玉米、远程动态捕捉互动打球等科技创新成果。
    这些科技应用与展示包含着全新的生活理念,具有引领作用。当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并持续增长,当城市化的进程高速推进并留下千城一律的诟病,当经济的、生产的增长往往以巨大的消耗和污染为代价,着眼“城市发展”主题,低碳、节能、环保正是设计求解现实问题的主要方向。科技不仅要使生活便利,还要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投入较少的资源,消耗较少的环境,获得民众较多的幸福和快乐;科技要增进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生活更美好”的目标。所以,“山东智造”、物联网生活不只是技术的创新与展示,更是发展理念的展示,是对未来生活的引领。事实上,物联网生活也是日本等国家馆的展示内容,这也是山东技术、山东理念在国际平台上的对话、交流和共鸣。
    记者:山东馆的外观和展示设计方/师是谁,一家还是分开的?本地还是中国的?施工团队是谁?从理念产生、展示设计、布展方案,到展项落地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有详细的展示脚本么?
    潘鲁生:山东馆的设计和建设是在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由山东省参展办公室统筹协调,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完成,实现了从设计到施工建设的连贯性,并由此形成了山东馆在本届世博会上的“唯一性”,即本届世博会263个展馆中,山东馆是唯一一个由大学全程参与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展馆,在240余参展组织成立的项目团队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也是唯一一个从策划设计到运营管理全程参与的大学。我们知道,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深刻的教育影响力。1851年,正是在分析世界首届世博会的过程中,英国“研究艺术教育改革和艺术工业发展的专门委员会”提出了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成为“最早独立提出的艺术设计教育问题”。世博会在促进经济、宣传文化的同时,也推动着教育的反思和发展,不断将文化、进步、创新的伟力融入民众、融入青年一代的思想。本届世博会,山东馆由大学全面参与设计建设,体现的也是当代中国蓬勃发展的设计教育与文化建设间的有机联系,体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关注教育、发展教育的深远见地。如果说一所设计大学与一个世博展馆的实践运作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为我们今后在更加广阔的实践领域调动发挥大学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积累了有益的经验,那么这也是山东馆带给世博会的教育启示。
    作为设计和建设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集合展示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数字艺术、建筑景观、艺术人文等不同专业,组成设计团队,历时一年零八个月,进行了广泛地设计研讨,先后设计制作方案58套,举行各类研讨会议150余场,走访、调研相关部门和单位70余家,形成文字资料80余万字、图片1800多张和视频资料50余件,形成了关于齐鲁文化智慧和经济文化战略的梳理和把握,形成了以“齐鲁青未了”为主题的系统展示方案。
    正是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大学专业优势,从设计、工艺到展示管理,整合学术资源,调集专业力量,结合展示主题,全面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由此不仅形成了时间、空间、思想文化相贯通的展示创意体系,不仅在施工期间作为世博园区最晚进场、最早竣工的省馆,赢得“山东速度”的赞誉;而且在运营阶段也形成了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被称为“山东模式”,得到世博会中国馆部的认同。事实证明,项目实践有效推动了大学加强学科建设,锻炼科研团队,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素质,在发挥展示项目文化传播与交流作用的同时,起到了促进教育、发展教育的积极作用,而这也将进一步推动经济文化的振兴和发展。
    记者:设计和施工单位是如何合作的,中间有没遇到困难,比如在表现主题的方式、手段的选择等等。最后落地展示效果是否同设计初衷一致。
    潘鲁生:从设计到建设,是从图纸到现实的过程,需要融会世博理念、演绎主题和工艺思想,精研营建技术,我们说山东馆设计建设具有连贯性,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组织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调集专家、教授、研究生58人,会同17家施工与监理单位的160余名员工,先后在山东和上海进行搭建,以轻盈环保的铝镁合金为材质,运用雕塑语言营造外观框架,在不允许吊挂、而且结构、技术精度以及安全要求极高的条件下,用159根悬挑梁搭建而成,最长达16米,挑度最高达7米,成功完成了施工难度极大的悬挑搭建工程。
    从设计到建设,其中包含了设计创意的灵感和智慧,包含工艺技术的支撑和把握,还有科学完善的组织和协作,充分体现了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人文精神在文化服务项目中的作用。建设完成的山东馆,舒展通透,被专家称为最契合本届世博会主题的一个省市区展馆,较为完满地实现了创意构想和设计目标。
    记者:观众对于一些背景和思想较深的展示内容,有没表示疑问和深入了解的欲望,有没有采取其他方法帮助参观者理解?
    潘鲁生:我们知道,世博会重视推广先进生活理念,强调展示交流的文化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与诸多国家展馆的设计理念一致,山东馆从展示内容到形式设计,注重趣味性、互动参与性和娱乐性,无论传统智慧演绎,还是尖端科技展示,均强调互动体验,通过“好看、好玩、好懂”的互动环节,实现展示交流。
    记者:有没有设计特别的纪念品?设计思路是什么?有何特色?
    潘鲁生:山东馆的纪念品也是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不同专业的师生共同研发设计的,有“鲁班锁”集线器、银杏扇、山东馆立体明信片、手提袋、小挂件、齐鲁文化书签,还有会同相关单位印制的《论语百句》,设计制作的孔子纪念章、海贝磁盘、泰山石工艺品等。在设计中,注意突出齐鲁文化内涵和山东馆特色,注意纪念品的便携性和收藏价值、应用价值,同时特别结合世博会展示过程中暑期所占时间比重大、游客中小朋友比较多的特点,设计了消暑的凉扇和便携的《论语百句》,突出了纪念品的文化内涵和人性化特点,受到广大游客喜欢,起到了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作用。
    记者:世博会过半,您有没参观过其他展馆,包括国家、企业等展示内容,对山东省未来城市发展是否有启迪?
    潘鲁生:作为设计教育和设计理论研究者,我对本届世博会的中国设计、国际设计启示以及山东馆的设计展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世博会就是设计的博览会——全方位展示设计成果,探索设计方向,既是一定时期里科学、文化、艺术发展成果的集成,也是未来发展方向的前瞻和探索,集中体现了设计对生产力的诠释和对生活方式的引领。因此,把握世博会的设计,既是在设计视野中理解世博会,也是在高端文化活动中把握设计,形成的将是关于宏观发展理念、设计方向与策略更加全面、集中的理解和体认。
    具体来看,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发展为主题,将城市作为兼收并蓄、开放多元的文化载体,探讨文化融合、经济繁荣、科技创新、社区重塑以及城乡互动等问题。围绕这一主题,各国家馆、地区馆、案例馆等进行了深入阐释和形象化表达。从时间向度看,设计展示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即发掘传统文化智慧,求解城市发展问题;以美好生活为目标,探讨现实举措;探索可持续的未来,展示和谐发展理念。可以说,设计就此发挥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反思和引领的力度。简而言之,本届世博会的设计启示主要体在于:第一,设计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二,设计正引领着科技创新;第三,设计需实行跨领域协作。我想,这些启示对于我们宏观地和具体地把握、推动山东省的城市发展都是具有切实意义的。
    记者:山东馆还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向参观者(包括其他国家)展示文化或者省情,加深民众对它的了解?
    潘鲁生:配合展示活动,我们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以展馆的展示内容为出发点,进一步在新闻媒体、学术刊物等空间和平台上,广泛、深入地推介、交流山东文化和省情。例如,山东馆主展厅采用了临沂草柳编坐具,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在央视新闻联播等节目中对山东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循环经济理念等进行了宣传报道,产生积极反响。因为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下,传统手工艺的形态转换和发掘利用既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富民惠民的有效举措,同时手工艺品的绿色、环保、低碳属性,决定了在未来生活形态中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省旅游局等也结合山东馆的展示和交流,开展了“看世博,游山东”活动,加大“好客山东”的推介力度,目的也是更好地促进广大参观者了解山东、关注山东,加强合作,促进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