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闻首页

联盟会议参会学者访谈之六——访四川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罗力教授

时间:2008.07.09 供稿:院报 作者:院报

    记者: 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是全球唯一的设计与教育领域的高等院校联盟。此次年会首次在中国召开,您认为这对中国的设计教育和行业发展有何意义?对于主办此次年会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有何积极意义?
    罗力: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认为“高等教育对不断变革的世界的响应应当以针对性、质量和国际化为指导,这三个口号决定着高等教育在地方上、在本国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作用”。当代高等学校的国际化对学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具有普遍性意义,国际化交流与开放程度,决定了学校对学科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的把握。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有利于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的优秀成果,建立更为科学的教育模式和更具针对性的质量标准。同时,在经济与政治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需要增强对文化间的了解、认同和支持,有利于“共同致力于高等教育的质量与针对性的提高为基础”建立高校之间国际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设计教育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高等设计教育的规模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设计教育的针对性与质量对于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和建立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如果这么大的设计教育规模保证了一定的质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将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被行家看成是中国设计教育界的后起之秀,能够把握住学科发展的一些关键点,这些年实实在在做了不少对我国设计教育建设有意义的工作,学校的影响与地位明显得到提升。主办这次年会除了普遍意义之外,对山东工艺美院自身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开阔教师的学术眼界、增强国内外院校的认识了解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记者: 能否请您结合本次联盟年会,谈一谈国际设计艺术教育与当今国际设计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其中,能否请您重点谈一下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及设计艺术的现状?
    罗力:我们都考察过欧、美、日、韩的许多设计院校,所有的设计院校规模都不大,却特色非常鲜明。几乎所有具有名气的院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别人不可取代的。另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国外设计教育的背后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社会行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和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中,那些社会行业的企业管理、经济师、设计师等行家都与设计院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质量得到比较可靠的支撑。从国外设计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培养来看,他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思维方式、善于发现问题和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素质,而并没有强调什么“应用型”的概念,但毕业生的才能在社会行业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促进本国创意产业发展中设计的骨干力量。
   前面讲了我国设计教育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这意味着没有现成的经验,面对这么大的规模,国外也没有现成经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当然是不可避免的。最致命的一个问题是很多院校(系)办学思路不明确,对本来就不成熟的东西,全国都在模仿,也就是许多文章中提到的“同质化”问题。“同质化”有“质量”也不错,问题是这个质量标准是学校定的,教育主管部门定的,还是社会相关行业的标准?这一点都没有搞清楚何谈“质量”,又何谈“针对性”。
   其二,专业设置上1998年教育部调整的本科专业,扩大了专业的概念,把专业方向设置的自主权给了学校,我想初衷是为了增强学校相关专业的社会针对性和适应性。但是学校在专业或专业方向设置中考虑生源的情况比较多,而对社会行业发展趋势的论证不够。虽然考生的多少也是考察社会需求的一个方面,但考生及家长的选择决不能代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最客观判断;以考生为中心的专业设置导向,对于发展社会新兴行业和适应新的产业结构所需人才,学校将丧失主动性。
   其三,我国高校在计划经济中几十年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观念尚未根本转变,许多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是因教师而设,课程内容和课程的质量以教师而定,学生选择的机会与空间太小,社会的评价机制与质量标准介入不够,培养的学生既缺乏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创新能力与实作技能、市场意识与协作精神,被相关行业认为是“高不成、低不就”,难于在市场中找到职业,更不具备创造职业的素质,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成为了社会的一大难题。我想“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提出的,其核心是强调市场意识和实作技能,这是一种面对就业压力的应对,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关键还是如何去构建学生成为设计师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还有,关于设计专业课程的问题,我们许多院校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也都引用或借鉴了国外院校的体系,但为什么并没有达到国外院校培养的结果呢?我认为首先是教育模式的问题。我们看到的国外院校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是本专业开设的课程,而国外高校还有许多其它学科的开放课程,为设计专业学生成长的自我设计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大大扩展了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条件。而我们的学生对自己成长之路缺乏自我设计的能力,加上单一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知识和眼界局限在狭窄的范围,教育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积极性。另外,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有两个基本点,入学新生知识背景的针对性和毕业生面向社会的针对性,这两点上我国的情况与国外院校是有差异的。如何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我们的课程体系,使两个点的逻辑能够走到一起,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记者您认为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对促进世界各国设计艺术教育和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您认为高校在社会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作用?
    罗力:对于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我想最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中国设计教育与国际院校间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我们了解国外设计院校教育教学成功的经验、教育水平和人才标准,也有利于让国外院校真正了解、客观认识我国的设计教育,促进各国设计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共同发展,对于共同探讨像中国这样大规模的设计教育如何在社会经济与相关行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化产业应该是以文化为资源和以文化属性确定产品价值的产业。艺术类高校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社会服务都与文化产业有关,但真正要在文化产业和社会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还要看学校专业定位是不是能找到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拓展的基准点;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更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创造新职业的素质和能力;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否从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互动的角度,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比如:我校的陶瓷、漆艺专业目前的处境很尴尬,这两个专业都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如果放弃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没有生存的根基,如果不面对当代市场需求就没有生存的土壤;而他们正是在所谓“创新”中丧失了传统的精湛工艺,并以“艺术”的名义排斥了市场,粗制滥造的所谓艺术品和艺术家使陶瓷、漆艺设计专业丧失了应有的魅力。相反,我们在日本、韩国见到的陶瓷、漆艺在当代生活中仍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地位。又如,这些年我国艺术院校、工科院校都纷纷开设的新媒体艺术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我认为这个专业的定位有几个关键词,即:媒体、传播、艺术、设计,应该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媒体拓展或延伸,主要面对的是传媒行业。而不是“艺术媒体”或“数字技术艺术化”的专业概念。如果这个概念没搞清楚,没有找准市场接口,我相信尽管是新兴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社会需求也是非常有限的。高校在社会文化产业的服务中,当然应起到文化创新和文化品质的引领作用,但一定是以文化资源的优势和艺术创新的方式去解决和满足社会生活中的市场需求,不然与文化创意产业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从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的人才结构来看,就艺术设计的相关人才大致可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市场观念、经济意识和设计策划能力的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设计力量。二、是具有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意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人才,是企业的中坚设计力量。这类人才来自高校设计专业为数不多的佼佼者。三是掌握扎实的设计技能、正确的设计方法,具有协作精神和一定创新思维的人才,是企业的主要设计队伍。这三种人才的培养,实际上存在着生源、知识结构、培养方式的差异。但是,面对这样的人才需求结构,高校的本科培养一般还是一个目标、一种方式,学生也没有选择。我校艺术设计学专业在2000年开设了“设计策划与管理”专业方向,学生都是高考中文化成绩500~600分的优秀生,我们想把这批人培养成第一类人才;2004年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中提出了“大众教育背景下的精英人才培养”的概念,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但不是把学生分高低,而是针对学生自身条件和志向有针对性地培养。由于教育资源和教育观念的原因尚未实施。
    记者: 作为一名知名的设计艺术家、设计艺术教育家,能否结合您的成长、成才经验,给我校的在校学生提些建议?
  罗力:我认为要做一名设计师首先要在大学本科期间打牢扎实的基础。基础的概念主要包括基本技能、文化素质、设计理念和方法。基本技能主要是培养敏锐的观察、认知、感悟和把握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素描、色彩、构成、采风、考察、技术等课程以及图像日记的方式来培养;文化素质包括基本的文学修养、语言表达、写作能力、外语水平等和较广泛的知识面;设计理念和方法培养主要是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原理,学会以设计创新思维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设计概念表达清楚,制定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这种能力是从对设计发展历史的了解、设计名家名作的分析、设计发展趋势的规律把握、市场经济和市场需求的调研、设计程序与方法的正确运用,设计技能与技巧的掌握等方面的学习中得到的,同时还应加强设计法规、职业道德、协作精神等方面的修养。学习中一定要清楚学习的目的,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志向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长处,勤奋刻苦地为实现理想打牢基础。
    记者: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和谐·奥运与设计”,您对这一主题如何理解?您认为设计艺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何种角色?您认为设计应该如何更好地与奥运等重大社会活动结合,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罗力:2008年奥运会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各行各业都为奥运做贡献是理所当然的,特别是奥运拉动了中国设计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设计在社会重大活动中的价值和意义,确定这次年会的主题与奥运相关更是必然的。
   设计艺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取决于设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与地位。在谈到设计的社会作用时,会提到“文化”、“经济”两个概念,但由于设计艺术本身属于文化范畴,更偏重设计的文化作用,而对于经济作用缺乏底气,与经济保持了一定距离。我认为应该强化设计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通过设计将以人为本、生态、创新、生活品质等观念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将社会文化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注入到经济成分之中,使设计成为文化与经济关系的重要连接点,更好地发挥出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作用。
   像奥运这样的重大社会活动,为充分发挥设计的社会功能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平台,对于确立设计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设计行业处在一个发展时期,能够有这样大型的平台和机会培养锻炼设计队伍更为重要,我相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作为设计领域的一支主要力量,对促进设计学科的发展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类似的重大社会活动中,还应该更广泛地组织一支实力更强的设计队伍,一是代表中国的设计水平拿出更优秀的设计成果,二是在这样难得的平台和机会中能够使更多、更广区域的设计师得到锻炼,从而在重大设计项目中促进我国设计界的整体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