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闻首页

摄影评论人、策展人王瑞访谈——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系列访谈之十二

时间:2006.09.29 供稿:网络信息管理中心 作者:韩明、姚文婷
               
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系列访谈之十二

摄影评论人、策展人王瑞访谈

    2006年9月25日上午,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暨首届世界大学生摄影艺术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隆重开幕。“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和“世界大学生摄影展”双展合璧,是一次集国际性、学术性、艺术性、探索性于一体的摄影盛会,为当代创新摄影搭建了一个国际化交流的高端平台,也为推动国内外摄影教育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展览现场我们采访了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摄影评论人、策展人王瑞先生。
    记者:您看过展览后,对这次双年展有什么印象?
    王瑞:我觉得挺好的。现在中国艺术包括摄影都在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我想这也是一种体现。我希望这种展览越办越好。
    记者:王老师您作为一名策展人,认为这次展览由专业院校来举办与一般的摄影展览有什么不同?
    王瑞:不同的策展人会有自己的构思和想法。就我而言。我觉得双年展做成这样的规模和层次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我觉得缺少相关的摄影评论,因为这次展览强调的就是学术性,当然评论方面也是中国摄影界比较薄弱的部分。我很高兴的听到咱们学校有艺术学这样的理论研究专业,这样的话大家就可以有一个平台,可以来共同交流,但是同样研究摄影评论的也不多。我想这种现象会一点一点的改变。另外,展览地点安排在专业院校的校园而不是常规的美术场馆,形式上具有开放性和独创性。我觉得这个想法很独特。
    记者:展览中您比较喜欢的作品有哪些?
    王瑞:我觉得好的作品很多,像阿根廷的那组克隆人忧思录,像王福春的那组东北人,其实这需要多组照片产生一个系列,然后产生一个影响。这也是我们很多艺术家缺少的。往往大家不能将自己的作品统一,不能形成统一的风格。如果没有个人风格,大家是记不住你的,就像过眼云烟,走过去就忘了。但是展览中的作品应该说还是很有个性的。
    记者:王老师您长期从事中美影像交流工作,请您给我们谈一下在影像方面国内存在的不足好吗?
    王瑞:我国影像教育虽有较大的发展,但缺乏对影像概念的理解,尤其是中国在影像评论方面做得很不够。往往大家都能够泛泛的作一些类似新闻的报道,但却不能深入到艺术角度,也不能细到影像的各个方面。但是在美国,就不是这种现象。单从课堂上来讲,学生会对一幅作品的各个方面,包括他的艺术手法、表现方式作出评论。这是因为它们本身有很强的影像观念。
    记者:那您觉得优秀摄影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王瑞:这不一样,纪实摄影有纪实摄影的要求,商业摄影有商业摄影的要求。其实现在很多人对摄影不是很了解,都觉得摄影就是单纯的拍一幅照片。那样的话就错了。摄影包含的内容很多,衡量标准也很多,并且这也离不开个人自身素养、知识含量、爱好等方面的因素。其实摄影艺术是配合绘画产生的,摄影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拍好看的照片,它应该有人文主义的特性,我们应该更好的理解影像在人类文化中起的作用。对于影像的社会性,像时装摄影,广告摄影等等他们被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具有很大的商业性质。并且一个影像同样可以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比如反对种族歧视,反对环境污染,保护弱势群体等为主题的影像,它们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可以发人深省。
    记者:数码技术的发展给摄影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您觉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瑞:表现在一切方面,几乎将过去传统的影响方面都改变了,并且使摄影艺术与高科技,把艺术与摄影、设计,把审美理想与社会需求都有机融合起来了。随着现代影像艺术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现在能够借助影像记录原子弹爆发,记录胎儿在母体中成长等自然科学现象。但是同时由于图像处理软件在摄影中的运用,使得影像的科学性与自然性有一些偏差,出现伪造的现象,技术对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艺术要远远超过技术,技术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对影像艺术的理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