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闻首页

德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特点

时间:2017.01.06 供稿:学报《设计艺术》 作者:石增泉

 

德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特点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这是人们对德国职业教育及其过硬的产品质量与经济实力相联系时做出的评价。
    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校企合作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即学员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正规教育。
    那么“双元制”职业教育有何特点呢?
    1、培养目标
    德国职业教育在科学研究与典型试验相结合的基础上,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教学思想,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使职业教育逐渐由技能型向能力型过渡。在培养学生技能操作与理论的同时,注意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根据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与职业培训的专业目标,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观点。
    (1)从业能力
    从业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备的能力,它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技能、理论及相应的知识。例: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字体设计等。专业能力是职业劳动者的基础生存能力与核心本领,合理的知识结构及专业的应用性、针对性是对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拥有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例如制定工作计划,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方法,对工作学习结果的评估方式等都属于方法能力要求的基本内容。
    方法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职业劳动者自身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重要手段。强调方法的逻辑性、合理性及科学的思维模式是对方法能力的基本要求。
    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具备的社会能力、 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环境意识、职业道德都是它包涵的内容。例如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团结协商能力,自我批评能力及细心、诚实、认真、责任心等能力。社会能力不但是生存能力,还是职业者的发展能力,是现代社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和对社会的规范性行为是对社会能力的基本要求。
   (2)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也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的关系,它超出了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范畴。如果职业者具备了这样一种能力,并成为自身的基本素质,那么当职业发生变更,或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他就能够在变化中的环境中重新获取职业者未来新的职业技能与知识。这种能力在职业者未来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职业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是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能力源于基本职业能力而高于基本职业能力,是基本职业能力的纵向延伸,对关键能力范畴的描述有以下几个内容:
    专业能力范畴:职业的适应能力、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质量意识、时间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等,这是对具体的专业能力的抽象化。
    方法能力范畴:分析与综合、逻辑与抽象思维、联想与创造力、决策、信息的截取、全局与系统思维、评价与传递、时间意识、定位等,这是方法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能力范畴:社会责任感、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积极性、主动性、成功欲、自信心、宽容、团体工作的协调、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等,这是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技能与知识教育的同时,具备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的能力,这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根据职业从业者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精神实质,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
    独立地制定计划可使受教育者获取对任务诊断性、预测性的能力,独立地实施计划可使受教育者获取对过程性、动作完成计划的能力,独立地评估计划可使受教育者获取对计划任务总结、反馈、自我修正的能力。通过这样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使受教育者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教学方式与组织形式
    在德国,教学方式分两大类,即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其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更适用于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为学生独立工作、独立学习达到预想的学习目标提供必须的条件,教师不直接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碰到的学习问题,提供咨询与必要的辅导,学生是在完全独立、自我学习的环境中掌握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相对应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教师始终处于核心,教学的过程的各个阶段完全由教师负责,是教师直接指导下的教学,它适应于传授理论知识。
    传统以教师为主的形式是以“传道,授业,解惑”式的填鸭式的灌输形式,这种形式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社会联系受到了限制,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够畅通,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但在合作式的组织形式中,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网络关系中发生的,因此,学生的社会能力如合作、信息、交流、责任心与质量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系统性锻炼。以学生为主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独立作业、双人作业、分组作业三种:独立作业是指没有教师及同学直接帮助下完成的独立学习、复习教学内容的活动,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及个性的发展;双人作业是指两个学生没有教师及同学直接帮助下完成的独立学习,是复习教学内容的一个合作教学组织形式;分组作业是指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学习组织形式,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能使学生在较复杂的社会网络交流中,获取不同的社会能力和协作精神,在其过程中,责任心、质量的意识、沟通的能力等,都能得到较好的训练。
    3、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特征: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动用、选择是以职业教育的目标及教学内容来确定的,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具有典型特征、适应性的教学方法。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保持较高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例如,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强调学生的方法能力,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灵活多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特征。以下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特征的几个方面:
    (1)综合性特征
    在德国职业教育实践中 ,一个教学单元中只采用一种教学法的情况是很少的,为有效的完成教学目的,在一个实习教学中常常采用综合的多种教学法,象谈话法、项目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教学内容的复杂性是教学法综合性程度强弱的依据,结合教学法的应用是促进学生全面能力得到发展,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2)实践性特征
    以“实践为导向”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因此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都带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如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法、角色扮演法等。这些方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理论知识和行为方式的方法。实践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突出职业从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
    (3)教育性特征
    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把学生的责任心、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助人为乐、批评与自我批评、质量意识、纪律意识等关键能力的培养,也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时把能够教书育人做为目标。在德国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就是这种教育性特征的回报。
    (4)互动性特征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方式的相互联系,是完全平等的教与学的方法理念。教师的作用具有制定教学计划 ,组织实施教学、传递信息,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控制等职能。学生的任务是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测结果。教学法特别强调学生主动、独立的行为方式和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比例,即互动性。
    (5)适应性特征
    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法一直在适应现代社会,适应科学技术和劳动组织方式的发展水平,都要求从本职业(专业)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技能水平、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还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他们依据现代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新要求,如除专业能力外,还要对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关键能力进行培养,同时注意选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如引导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散式小组学习法等。另一个方面,在理论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启发、激励、兴趣,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独立、主动的学习,也是寻求教学适应实际教学内容的表现。教学的过程是寻求适应性内容的过程,正是对多方面对教学的适用性要求的分析与探索,才培养出了一些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
    另外,德国职业学校中的学生,有一些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也不努力,但适应性的教学方法的特点,使他们最终成为了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6)发展性特征
    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发展日异变化,人们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知识,在今后的职业工作中不可能使用终生,这样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掌握独立的获取知识、处理信息、自我控制的能力。这种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用于培养学生完整行为能力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德国的职业教育法中,如引导课文法,如谈话法、讨论法、头脑风影法、演示法、四价段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张贴板法、项目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项目与迁移性教学方案等都是德国职业教育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常采用的方法,这些方法为教学中如何解决不同的问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能。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有很多是我们要尽快进行思考和借鉴的。让我们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建设所需培养更多具有实际价值的职业者而努力。

(石增泉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