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闻首页

【张道一从教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张道一先生大家谈(其七)

时间:2021.11.21

学术之路的启明灯

——访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犇

编者按:2021年11月19日,“张道一从教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办。会议期间,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视觉传达设计系系主任张犇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问:您和张道一先生是在什么机缘下认识的?

答:我在苏大读博的导师是著名设计理论学者诸葛铠先生。诸葛铠先生与张道一先生私交非常深厚,由于诸葛铠先生比张道一先生小十岁,所以他与张先生可以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诸葛铠先生特别尊敬张道一先生,经常邀请张先生到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进行学术指导。我们这些学生也就有了机会常向张先生当面请教,因此在这个机缘下我有幸认识了张道一先生,大概是从2005年开始与张先生建立了联系。后来张道一先生在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做名誉院长,我与张道一先生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无论是通过学术研讨会,还是期刊杂志的征稿等等,张道一先生对我都非常关心。我博士毕业后去了南京的高校工作,离张先生就更近了,几乎每年我都会去他家中拜访张道一先生,同时向他请教很多学术研究的问题。由于我博士期间做的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张道一先生对这方面也非常感兴趣,对我的指导和引导非常多。我的第一本专著就是张道一老师给我写的序言,包括我后来这些年三个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立项,张先生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方向性引导。

问:您刚才有提到张先生为您的一些学术方向做出过一定的指引,可以谈谈对您影响比较大的方面吗?

答:今天上午几位学者的发言都是围绕着张先生学术思想的几个方面来展开的,一个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研究;第二个就是民艺学研究;第三是民间美术的美学特征研究,还有就是图案学研究,大致这四个方面,所以张道一先生作为中国艺术学学科之父,是当之无愧的。我这次的发言题目是:《张道一少数民族民艺思想探析》,就是因为这几年张道一先生在这方面对我的引导特别多。

我的博士论文是关于“羌族造物的文化生态研究”,所以当时我跟我的导师诸葛铠先生多次沟通,正好有几次张道一老师也在。他就说:“你做这个很合适,现在做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人很少。”同时他还建议我,可以从图案学、民俗学、跨学科的人类学等角度考虑。所以通过诸葛铠先生和张道一先生二位的指导和引导,我顺利地完成了博士论文相关工作。

我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是关于羌族民间宗教的器具研究,其实民间宗教器具是个很小的点。但是张道一先生说,你不能单独的看一个器物,需要从人类学、宗教学和文化学的文化交融、宗教差异这些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做的第二个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就是从文化比较的角度进行研究的。2019年的时候,我又去拜访张道一先生,他对我说:“少数民族造物艺术一定要坚持做,千万不能放弃,你可以做一件事情,要把与这个民族造物艺术相关的历史文献,做个整理。这是个功德无量的事情。”我当时觉得这个研究难度很大,但是后来我认真思考了张道一先生的这个建议,于是我就在第二个国家项目的结项报告里面,尝试运用大量的文献整理和研究来形成研究报告,最终的效果很好。于是今年,我按照张道一先生的建议,以“西部氐羌造物文献整理研究”为研究对象,又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结果顺利立项了。

因为我的导师诸葛铠先生已经辞世了,所以后来这些年,我跟张道一先生的联系非常多,等于是张道一先生的一个编外学生。张道一先生的学术眼光实在太敏锐了,从2005年我进入少数民族造物艺术研究领域开始,到今天已经16年了。在这16年时间里,几乎我学术研究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张道一先生对我都有非常重要的引导,而且每次引导都会起到非常实质性的作用。张道一先生的学术视野高屋建瓴,非常感谢这些年张道一先生对我这个编外学生的关心和指导。

问:您的民族造物艺术比较研究是如何开展的?

答:我觉得做文化的比较研究首先要有个前提,确定二者是否具有可比性。第二就是你可能要从民族、区域整体的民俗风格特色和变化规律,来寻找你准备比较的切入点,既要考虑两者的共性,更要去挖掘比较对象的独立性。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历史的角度,经济的角度,战争与融合的角度等入手。就像张道一先生所讲的,要把很多小点,放大到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大的视野里面,其实这就是他一直强调的“本元”。我自己做的第二个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就是对于四川和甘肃两个区域藏羌族造物艺术的比较,不仅要寻找他们的共性,还有寻找他们的差异性,通过共性和差异性的比较剖析,探讨他们的文化发展面貌和风格特征,发掘内在的文化价值,这样的研究才有学术的价值。那么在研究中就可能涉及到历史、战争、经济、贸易往来等等客观原因,然后你再具体到你的领域中展开研究。

问:这次来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对学校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样的感受?

答:我2008年来过一次山东工艺美院,也是参加一次会议。当时我参观过你们学校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工作坊,我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因为综合类高校里面很难有这种条件。现在我们国家对传统工艺美术非常重视,因为这对传统文化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目前文创产业需求非常旺盛,也促进了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山工艺这种办学方式,对于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在国内非常具有有特殊性、典型性,是山工艺的特色所在,必须保持和弘扬。

问:还有哪些方面是我们应该继续强化的内容?

答:我觉得现在国内的设计教育高校类型分为专业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正好我在这三类高校中都有过经历。我在清华美院是博士后研究,对清华美院有一定的了解,后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工作,这是一所工科性质的综合类院校,现在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这所学校就属于人文性很强师范类院校。对比这几类院校,我发现专业类院校在创作能力、艺术观念、艺术实践等方面优势明显。

从这两年国家对于教育的总体性发展思路来讲,谈得更多的是“新文科”“新工科”。在这种背景下,综合类院校就稍占优势了,包括今年出台的针对艺考生文化课提高的新政策,说明国家对于提高艺术类人才整体素质的要求非常迫切,所以这可能是纯专业类院校需要注意的地方,因此在办学过程中增设跨学科的课程设置,我觉得可能有帮助的。比如我们南师大美院,如果我们要去做一个人文性的学术研究,比如教育类,那么我们可以和教科院建立联系,资源共享,这样就能很方便地开展研究。工科综合类院校在科技层面,优势明显。所以学科设置比较完善,是综合类院校的优势,当然各有各的特长,像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这样具有非常鲜明的专业特色的院校,我觉得还是要继续保持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同时在综合素质培养这方面深入完善,前景肯定是非常好的。

问:非常感谢您能参加本次研讨会,您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同学们有何寄语?

答:我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印象很好,以前也评审过山工艺硕士研究生论文,同学们水平是很不错的。希望同学们以后还是要继续将我国工艺美术的传统技艺、工艺思想发扬光大,这是非常重要的责任。当然了,在整体的学习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注意刚才我们所说的综合素质这一方面,多去自我提升,适应社会的动态性人才需求,这对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采访策划:韩明;采编:周永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