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4设计艺术博览会访谈系列报道(二)

2024-06-19

编者按:5月10日、29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4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成绩评定展、2024设计艺术博览会暨本科生毕业作品展相继在长清校区开展。这是2024届工艺美院毕业生面向社会的一次“集体亮相”,也是对学校“为人民而设计”办学实践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展示大学之美、彰显艺术之美的一次艺术盛会。党委宣传部对本次展览中各教学单位的负责同志进行了采访。

一.请您介绍一下学院今年毕业展的整体情况可以吗?

服装学院院长李杰:今年服装学院的毕业展延续了历年的动态展和静态展两种展览形式,带给大众的依旧是应接不暇的美的享受和创新思维的跃动呈现。此次时尚设计发布会也是学校2024艺术设计博览会的开幕式,共展出70套作品。此外,美术馆还设有静态展,共展出50套作品。此次动态展持续两天,被山东电视台、大众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惠岩:现代手工艺术学院展区以“绽放”为主题,分为长清校区美术馆和图书馆一楼艺术空间两个展区,共展示了2024届工艺美术、公共艺术和陶瓷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本科毕业生的172套设计作品,将学生在工艺美院学习成长的经历呈现在毕业创作中,每一件作品都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与绽放。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吴向阳: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2024届本、专科毕业生共计333人,涉及摄影、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广播电视编导、新媒体艺术、影视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等9个专业方向。毕业设计作品以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共计130组。

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徐磊:今年人文艺术学院的毕业设计,共有广告学、文化产业管理两个专业、17支毕业设计团队,体现出三个方面特点:一是大处着眼,选题涉及乡村振兴、文旅融合、非遗文创、品牌策划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与时代主题、国家战略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同频共振;二是小处着手,选题都是真题实做,比较具体实际,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三是新处着力,学生综合运用四年所学,为相关选题提供解决方案,体现出较好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应用设计学院副院长薛坤:本届展览以“荷和共生”为主题,在泉城公园PARK+和千佛山校区美术馆同时展览,共展出120余件设计作品,涵盖了视觉传达设计(印刷设计)、产品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妆扮设计)等四个专业方向。本次展览创新推出了“公园+”的毕业设计展览模式,让年轻人的创意融入自然环境中,展示了设计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自然环境场景与设计作品交相辉映,以公开展览为端口,让青年学子的作品得到及时的反馈,在为公众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设计启发的同时丰富城市的公共艺术元素,实现大学与城市发展、市民文化的交融互通。

二.您对本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意能力有何评价?他们与以往的毕业生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

服装学院院长李杰:本届毕业生是05后年轻人的引领者,很高兴通过此次展演,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广泛认可。与往届毕业生相比,他们的态度更具个性,思维更广阔,信息来源渠道也更多,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思考得也更多。今年的毕业设计依旧出彩,他们努力且有韧性,充分展现了本专业的素养,并有个人独到的观点,充分展现出新时代毕业生们敏锐的视角和昂扬的精神风貌。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惠岩:本届毕业生在创意能力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毕业创作不仅富有创意,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学院重视传承工艺美术这支重要的造物文脉,据我了解,在学生毕业作品的创作设计过程中,他们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造物的根脉和内涵,关注社会热点,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打造出具有设计性、艺术性以及当代性的毕业展。与以往的毕业生相比,本届毕业生更注重跨学科的交叉学习和实践,比如采用了3D打印、影像交互等多种技术与媒介支撑,善于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价值。当然,毕业生们在综合素质和创意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吴向阳:本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意能力与往届毕业生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着眼于传统文化与新技术的结合,重拾自身和观者的真情实感,许多作品建立在作者的个人经历之上,运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进行创作与表达,形成了独具情感魅力与个人见解的艺术展览。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社会并依托作品展现他们对生活的关注与对社会的责任感。

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徐磊:近年来,人文艺术学院一直致力于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和实践教学平台,以更好地培养适应当下市场、产业和社会需要的综合型、复合型、应用型文化创意人才。今年的毕业生在这方面体现出可喜的表现,他们的毕业设计彰显了知中国、爱中国、服务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体现出以专业服务社会的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应用设计学院副院长薛坤: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以往的毕业生相比,本届毕业生可能具有更强的数字化和技术化能力,包括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和理解。比如利用AI技术进行设计创意的加速和优化,或者利用AI进行市场分析和用户体验设计等方面。因此,他们可能在创意和设计过程中更多地借助AI工具,以提高效率和创新性。

三、本次毕业展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毕业设计作品可以重点推荐一下吗?

服装学院院长李杰:此次毕业展作品中首次加入了汉服元素,将传统服饰设计与汉服元素相结合,专业与产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并进行了商业化落地——胡晓宁的马面裙系列就是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商业设计,也是此次毕业展的一大亮点。此外,本次毕业设计发布会上的服装、首饰、妆扮,三者结合得更加紧密,实现了跨专业的有机融合。希望我们的毕业生能够做到从作业到作品,再从产品到商品,最后推广到市场中,彰显学校“为人民而设计”的办学理念。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惠岩:陈设在图书馆一楼艺术空间的一件公共艺术作品——《红》(gong),这一名称源于创作者对母爱的敬爱之情。其形态灵感来源于《游子吟》中的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采用纺锤作为主体造型的框架来呈现。作品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纤维,选用了光晕的形态和光散射的颜色,是一件视觉冲击力较强的作品,观众情不自禁就会被这件作品所吸引、驻足、打卡。类似这种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不胜枚举。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吴向阳: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毕设作品《电影<钢的琴>中废弃工厂的影视场景还原制作》。作品以影片中东北工业时代落幕背景下濒临倒闭的废旧工厂的荒凉为创作主题,糅合真实取景地鞍山钢铁厂,融合再创作出一个以废弃厂房为视觉主体的新的建筑群落结构。在模型的空间上学生们选择了较为对称的空间构造,通过制作出不同主体物的锈迹与破旧痕迹营造出工厂的外观与厂区环境的荒凉破败。长满杂草的土地,布满孔洞的棚顶、锈迹斑斑的工业炼钢设备无一不体现着一个时代落幕的心酸与无奈,唤起大家特定的年代记忆,以小见大,反映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下岗工人生活的不易与心酸,以此致敬消散在时代洪流中的普通人们。此外,新媒体艺术专业的作品《随风》也广受好评。同学们在作品中借用了人们对蒲公英赋予的美丽、自由,希望与欢乐的意义,在毕业季这个展望未来的时间段,通过新媒体互动的表现形式为大家带来象征着希望、新生,以及对未来美好展望的“蒲公英”。

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徐磊:今年的毕业设计项目,有很多令人眼前一亮,如《马大姐创业记》《胶济铁路红色旅游》《24节气养生饮》等。首先,这些项目体现出我们师生对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的关注,如《马大姐创业记》是我们广告学专业对山东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朱家林乡村振兴的持续、深入关注,通过宏观、中观、微观视角的叠合,具体而微地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品牌塑造、ip设计和创意传播等实际问题。其次,这些项目也体现出我们师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面的创新探索,如《二十四节气健康饮》创业项目,是我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师生借助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开展的创新、创意和创业探索。

应用设计学院副院长薛坤:服务乡村振兴的项目是本次展览的亮点,让我眼前一亮的如惠民泥娃娃的包装设计以及阳信鸭梨、章丘大葱的IP设计等作品。这些项目通过创新包装设计和IP设计,将乡村特色产品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是山工艺学子“为人民而设计”的设计理念的落地实践。

四、学校设计博览会一直延续“设计·生活”主题请问您在指导毕业生时是如何将这一主题融入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的?

服装学院院长李杰:我们始终注重理论与产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设计与现代生活方式进行融合,在教学与指导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这次毕业展涌现出许多艺术创意性、科学研究性的新作品,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惠岩:设计博览会延续“设计·生活”主题,它强调设计不仅是一种技能或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在指导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和创作时,我始终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中发掘设计的可能性,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将生活的细节转化为设计的元素,使作品更具生活气息。其次,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毕业创作中,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敢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在他们亲自动手制作模型、调整色彩、优化结构的过程中,实现他们创作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他们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需求。

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徐磊:“为人民而设计”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校训,“设计·生活”是我们一贯秉持的毕业设计主题。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一直把握两点要求:一是追求“有意义”,选题要来自市场、来自社会、来自生活,要真题实做,与时代主题、国家战略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同频共振,有较好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问题导向;二是追求“有意思”,要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来为毕业设计所聚焦的实际问题提供系统的、周严的、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两点要求推动学生的毕业设计项目在“设计·生活”主题上不断凸显新亮点,产生新成果。

应用设计学院副院长薛坤: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将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毕业生应深入生活,观察现实中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在创作中,鼓励毕业生运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打破传统思维,突破常规,不断探索符合当代生活需求的设计方向。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用户体验和可持续性,考虑设计作品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这次毕业展也特意走出学校围墙,走入市民休闲空间,面向社会开放,让毕业作品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五.2024届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您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道路规划有什么建议

服装学院院长李杰:服装学院专业对应的是服装设计、生产、营销一整条产业链,是关系到民生的行业,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希望2024届毕业生们能够不忘初心,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进行职业规划。若有幸使工作与兴趣相关,未来的职业旅程将会充满乐趣。希望同学们踏实奋进,做好深耕的准备,面对困难拥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与持之以恒的毅力,做好十年基础规划,顺应时代洪流,一定大有可为。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惠岩:首先,设计是一门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艺术,只有保持对设计的热情和追求,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建议大家多与业界同行交流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其次,关注行业前沿动态和趋势。设计行业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层出不穷。走向社会后,依然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最后,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建议大家注重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创造出更加优秀的设计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始终保持对设计的热爱与追求,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吴向阳:数字媒体艺术强调创意和艺术,同学们应勇于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为行业带来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同时,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积极接纳行业新鲜事物,找准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能够继续秉承“为人民而设计”的艺术使命,用设计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毕业是大学生活的终点,更是人生路的新起点,希望同学们不忘初心,时间会告诉你,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徐磊:首先祝贺同学们经过四年的学习终于学有所成、走向社会,这是人生新的起点,祝福同学们在学业、事业上不断取得新成绩、谱写新篇章。其次,“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希望同学们在新的工作岗位或学业平台上脚踏实地,孜孜以求,业有专精,学有所成,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最后,期望同学们学以致用,将所学用于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从中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和人生价值。

应用设计学院副院长薛坤:设计领域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行业,尤其随着AI技术的成熟,设计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希望同学们保持学习和创新的心态,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除了设计能力之外,同学们还应该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设计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在职业发展中同样重要。希望2024届毕业生能够在职业道路上勇敢探索,不断进步和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祝愿他们未来的职业道路一帆风顺!

上一条:学校举办宗教工作专题辅导报告会

下一条:参加“人工智能与设计学科专业发展大会”的嘉宾参观学校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