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既能留住“乡愁”,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生生不息的动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提案聚焦乡村文化建设。围绕提案内容,记者采访了潘鲁生。《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乡村文化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潘鲁生: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发展、产业振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的当...
今年是虎年,过去在农村,孩子一出生,母亲就会亲手缝个虎头帽,做一双虎头鞋,孩子穿戴上虎头虎脑、虎虎生威,十分可爱喜人,寄托了母亲对孩子平安健康的心愿。我们的民间手工艺也被称作“母亲的艺术”,是母亲的巧手创造的,里面有特别深的母爱感情。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就是这样一种心意,传颂千年。在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演进中,纺织、浆染、服饰、刺绣、鞋帽、编结、剪纸、面花和玩具...
中国网北京3月10日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带来一份《关于振兴民族地区传统工艺发展特色产业的提案》。潘鲁生委员提出,当前民族地区传统工艺振兴与特色产业发展不仅有优势,还有跃升发展的巨大空间。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切实推进民族地区传统工艺振兴:一是加强传承,建设“民族手艺档案馆”。固本培元,做好手艺文化本身的历史脉络、知识谱系、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梳...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表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但是我们很多年是“视而不见”的。传统文化出圈,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自信。我们过去消费的是别人的东西,现在消费的是我们自己的产品。“过去把奢侈品定位为很高的理想和消费的一个目标,但是现在的国风国潮国货,成为消费的一种时尚。”潘鲁生表示,特别是很多知识阶层,特别是年轻人开始喜欢传统文化。这样的一种...
央视网消息(记者 朱春燕 潘聪 彭俊):2022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如何理解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让数字经济更好地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服务?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央视网特别策划《对话·数字经济》系列报道,与代表、委员对话,请他们从不同角度,谈谈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解读和分析...